索引号: | 11331004755906206U/2021-14817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区科技局 | 公开日期: | 2021-05-20 |
有效性 | 文件编号 |
“十三五”亮点工作和“十四五”工作思路
一、“十三五”工作亮点
1.科技政策体系建设步伐加快。2016首次出台了建区以来第一个科技政策,并不断迭代升级,“十三五”期间相继出台了《关于大力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推进“科技新长征”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加快“科技新长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路桥区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创新资金管理办法》等。
2.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凸显。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建立高新技术培育库,做精“一对一”培育模式,提高申报的成功率。截至2019年底我区拥有有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家数75家,比2015年增长了141.9%,高新技术企业新增数量远超“十二五”时期。积极引导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截止2019年底,我区拥有省级企业研究院1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28家。
3.科技公共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我区机电产业创新服务体成功纳入省级创建名单,系我区首家,该综合体即将正式投用。新引进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共建创新平台,目前共有7家校地合作平台为我区企业技术研发提供资源和服务。
4.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有新突破。2018年成功培育省级“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1个、市级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2个,科技人才和团队建设同时取得零突破。
5.“双创”平台建设如火如荼。着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创新活力,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建设双创载体,新增省级众创空间3家、市级5家,新增省级星创天地1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
6.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有新举措。推行“N+1”技术对接模式,每年举办若干场技术对接活动,成功举办4届产学研合作大会,为高校和企业搭建合作交流的平台。引进科技大市场,通过搭建线上+线上技术交易市场,加大科技成果引进力度。
7.科技与金融结合更加紧密。充分发挥路桥小微金融优势,引导金融资本进入科技领域,为企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供支持。推广实施科技贷款贴息补助政策,“十三五”期间以来以788.72万元的贷款贴息补助撬动了近4亿元金融资本进入科技领域。
8.科技体制改革纵深推进。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科技项目申报、创新券申领和使用等事项已全面实现“全网办”“跑零次”,办理时限进一步缩短、申报材料进一步精简。推进科技项目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探索嵌入式风险防控模式,运用“互联网+”技术,构建“无人值守”的科技项目申报系统和“随机双盲”的科技项目评审机制,实现科技项目和经费“全过程、痕迹化、可追溯”管理。
二、“十四五”工作思路
工作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牢把握世界科技进步大方向、全球产业变革大趋势,以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为主线,着力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努力形成创新环节紧密协同、创新要素综合集成的全方位开放式创新生态,为“创新路桥”建设注入新动能。
主要目标:包括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能力、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体系等方面具体指标,这几个指标将结合省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高质量发展体系等要求进行确定。
主要任务目前重点考虑六个方面:
1.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主要内容包括创新型城区建设、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包含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众创空间、孵化器等)、科技创新“飞地”建设。
2.培育壮大创新主体:主要内容包括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包含科技企业培育、研发机构建设等)、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完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包含长三角协同创新、创新资源开放共享)。
3.集聚创新人才资源:主要内容包括引进高端产业创新人才、本土技术人才培养、优化人才发展生态环境。
4.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主要内容包括打造高端产业策源地(主要围绕汽车、机电、卫浴三大标志性产业)、发展民生科技等。
5.加强科技服务支撑:主要内容包括知识产权服务、科技金融服务、研发设计服务、检测检验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
6.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主要内容包括创新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推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等。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