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体医融合生活方式干预“三高”试点工作的建议
桐屿街道代表团 陈姬雅
我们日常所说的“三高”,医学术语为代谢综合征,包括中心型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等,是一组成年人发生率最高的、在代谢上相互关联的慢性临床症候群,最终主要演变为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代谢疾病,导致残疾、死亡的严重后果。是我国居民死亡和疾病负担的首要病因,是医保基金主要的开支之一,消耗了大量的医疗和卫生资源,造成了巨大的家庭和社会负担。
案据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34.3%,肥胖率16.4%,高血压患病率27.5%,糖尿病患病率11.9%,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8.2%,与2015年发布结果相比,均继续上升。2019年我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的88.5%,其中心血管代谢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比例为80.7%。
“三高”是多基因和多种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合理膳食、缺乏身体活动、吸烟、过量饮酒等,是“三高”主要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体育与医学相结合、社区体育与社区卫生服务相结合的体医融合生活方式干预“三高”,是基础的、首选的、贯穿始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其核心内容为医学营养治疗和运动治疗,可以减轻、延缓、阻断、甚至逆转“三高”的发生发展。
方案
为此,建议路桥区选择若干合适的社区,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战略的引领下,依据《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2017国际专家组建议:生活方式干预预防和管理代谢综合征》、《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专家共识(2016年版)》、《中国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等诊疗指南和专家共识,开展体医融合生活方式干预“三高”试点工作,探索改善居民健康状况、舒缓医保资金紧张局面的途径,防治慢病,促进健康,建设健康台州。
具体建议如下:
一、参与人员
(一)干预人群,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慢性病管理系统筛选“三高”人群,根据个人意愿,将自愿参加的“三高”患者纳入作为干预人群;
(二)干预团队,由全科医生、营养师、运动教练组成专业干预团队,各司其职,分工协作;
(三)管理团队,由社区的管理人员组成,负责试点工作的组织、协调、管理。干预人群、干预团队、管理团队三者同心协力,开展6—12个月的体医融合生活方式干预“三高”试点工作。
二、干预路径
(1)干预前评估。对干预人群进行医学体检和健康体能测试,进行营养评估和运动风险评估,确定需要改善的指标和运动风险等级。根据各自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制定干预人群的个性化医学营养处方和运动处方。
(2)干预方案拟定。一是定期、不定期举行健康讲座,宣讲肥胖、“三高”、心血管疾病相关知识,以期引起重视,付诸行动,主动改变生活方式;二是定期、不定期举行饮食指导,由营养师讲授饮食营养知识,教会干预人群合理膳食,改变旧的不良饮食习惯,逐步养成新的健康饮食习惯;三是定期、不定期开展运动指导,由运动教练讲授运动知识,并带领、指导、监督干预人群运动,循序渐进,逐步养成科学运动习惯;四是依托互联网技术和必要的可穿戴设备,由专业干预团队开展线上健康教育、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干预人群线上报告饮食、运动、体重等情况。制订规则,给予必要的物质、精神奖励。
(3)干预效果评估。进行干预后的医学体检和健康体适能测试,观察干预人群“三高”的发展变化,观察健康相关消费的变化,评估干预的健康收益和经济收益。
三、工作保障
(1)政策制度保障。建议体育、卫健等职能部门重视体医融合生活方式干预“三高”试点工作,提供政策、法规、业务指导。
(2)人员和空间保障。在社区配合上,相关镇街道、社区宜安排专人负责,提供“文化礼堂”、“百姓健身房”等公共场所作为干预场所,提供日常保障,并动员“三高”人员积极参与。
(3)专业技术保障。加强专业力量配置,可以考虑社会专业机构参与,提供线上线下专业服务。在财力投入上,合理增加财政投入,设立专项试点基金。
(4)预算保障。付诸体医融合行动,合理增加财政投入,设立专项试点基金,体医融合,开展“三高”的生活方式干预试点工作。
四、结果展望
体医融合,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6-12个月的生活方式干预。让干预人群矫正危险因素,摒弃旧的不良生活习惯,建立新的健康生活方式,从被动逐渐过渡到主动,从而自主地、持续地防治“三高”。通过干预试点实践,探索实用有效的“三高”防治途径,以期改善居民健康状况、舒缓医保资金紧张局面,取得阶段性体医融合防治效果和经验,为推广体医融合防治慢病打下基础,为健康台州建设摸索探路。
请予审议。
答复意见:
关于区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7号建议答复的函
陈姬雅、王伟、杨良富、郏政初、齐晓德、章海彬、任敏、罗岩定、章连法、金清良、童卫林、陶基雄等12位代表:
你们在路桥区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开展体医融合生活方式干预“三高”试点工作的建议》(第17号)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现状和进展
我区高度重视体医融合和“三高”等慢性病健康管理工作,制定了《路桥区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8—2025年)》,提出要促进体医融合,在有条件的机构开设运动指导门诊,提供运动健康服务,探索开展功能社区健康管理,对功能社区慢性病患者和高危人群进行长期动态管理,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咨询,用药指导及行为干预,大幅度地支持和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截至目前,我区建成路桥区“全民健身地图”,城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
二、关于所提建议的答复
针对体医融合生活方式干预的探索,我区目前将慢病防控端口前移至儿童青少年,肥胖是“三高”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之一,儿童少年肥胖不仅可以延续到成人期,而且导致成人慢性病的发生,实现慢性病预防工作的关口前移刻不容缓。我区在路桥区金清中学、金清实验中学等几家学校实施学生肥胖综合防制试点项目,整合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试点学校、专业服务机构的医疗、卫生、营养、体育等资源,邀请浙江大学相关专业人士指导,以治疗型生活方式干预(TLC)为手段,依托移动互联网技术,家校协作,由营养师、体育教练、全科医生等组成专业团队,定期对学生和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每天放学后在体育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并对晚餐进行指导。通过100天的干预,使肥胖学生改变了生活方式和降低了体重。
此外,我区积极推进医疗、健康双处方制度的实施,结合家庭医生签约工作,为我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同时依托基层医疗机构,覆盖全区,开展“三减三健”健康知识、“三高”预防等内容的宣传讲座。对社区慢性病患者,鼓励参与社区慢病自我管理小组,在基层医疗机构组织下,通过集体学习、活动的方法,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积极性。
三、下一步工作目标和计划
一是加强政策制度落实。在《路桥区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8—2025年)》基础上进一步落实体医融合,拟将慢病示范区建设工作纳入路桥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巩固现有成果,以示范区建设标准为依据,联合多部门开展体医融合项目。
二是场地保障。选取合适的社区开展干预项目,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为基础,或选取合适的“文化礼堂”“健康小屋”“百姓健身房”等场所进行拓展,开展体医融合干预。
三是专业保障。多部门提供保障,我局将把运动指导作为高血压、糖尿病全流程管理的重要内容,为健康人群、高危人群和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运动和体力活动建议和指导。会同区文广旅体局继续推进培养社区医生、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开具运动处方工作,在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科学健康指导门诊,并提供营养指导。并考虑引入社会机构参与服务。
四是经费保障。将体医融合支出纳入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专项经费,保障体医融合干预项目的实行。
“十四五”期间,我局将深入研究体医融合新策略和新途径,不断增强体医融合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感谢你们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单位:路桥区卫生健康局 联系人:王雪君
联系电话:0576-82588219 邮 编:318050
台州市路桥区卫生健康局
2021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