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政府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重点领域 > 建议提案
索引号: 113310045561544435/2022-15372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城市管理局) 公开日期: 2022-05-23
有效性 文件编号

关于区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第39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2-05-23 15:03 访问次数: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区的一般工业固废、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日益增多,经常有各类垃圾偷倒、乱埋污染环境事件发生。因此,开展城市固废全体系资源化利用是防治城市环境污染的必然要求,是城市固废实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必然途径,也是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和“无废城市”建设的有效举措

城市总体规划对生活垃圾的收集和转运有着明确的规定,即建设和依托生活垃圾转运站来进行,但是对建筑垃圾、装修垃圾一般工业固废等城市固废相关收集和中转体系没有充分考虑。目前,温岭市已经在辖区内的所有乡镇街道都设立了城市固废收集中心,其他县市区也在积极筹建中。而尚无出台相应政策该项工作主要涉及生态环境部门和城管部门以及各镇、街道。

城市固废收集转运体系建立过程中最难的是收集点落地问题往往都是部门支持、街道反对,致使无法落地。据了解此类中转收集网点属于环保85类项目,无需审批无需环评,这也说明对环境无不良影响。

建议区政府牵头尽快出台政策推动建立我区城市固废收集中转体系,强化精准化源头分类、专业化二次分拣、智能化高效清运、最大化资源利用、集中化处置的运作模式,规范一般工业固废建筑垃圾、装修垃圾、可回收物的收集、贮存、转运和处置工作真正推动“无废城市”创建工作的全面开展。


答复意见:

蒋小云委员:
    在台州市路桥区政协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构建城市固废物收集中转体系,积极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第39号)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对于建设城市固废物收集中转站,我局一贯持支持态度。对于建筑垃圾中转站的审批,也按照《台州市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规范及标准(试行)》的审批要求和管理要求进行执行。

建筑垃圾中转站的审批要求包括:(1)建筑垃圾中转站,应符合住建、自然资源、环保、行政执法等部门的有关规定,同时具有健全的环境卫生、安全管理、建筑垃圾消纳台帐、行政管理等制度,符合建筑垃圾中转站的管理要求。(2)具有建筑垃圾中转站土地的用途证明和土地租赁协议、建筑垃圾中转站平面图、进场路线图、环评报告、水土保持方案、监控服务协议。(3)具有建筑垃圾分类处置方案,对废弃混凝土、金属、木材等的回收利用方案。

建筑垃圾中转站的管理要求包括:(1)在建筑垃圾中转站出入口及倾倒点应安装符合规定要求与建筑垃圾监管系统相配套的科技监控设备,能实时传输相关信息数据。(2)具有相应的摊铺、除尘、冲洗等机械设备,以及排水、照明、消防等设施。(3)具有符合规定的围墙(栏)设施,出入口道路经过硬化处理,配有洒水等防尘设施。(4)接纳的建筑垃圾应分类堆放、规范消纳,对进场的消纳车辆有专人进行指挥,应设置分类分拣的场地,并设立标识牌。(5)建筑垃圾中转站应配备10辆以上的两轴中小型自卸建筑垃圾清运车(只限清运装修垃圾),车辆应符合“四统一”要求(统一颜色、统一标识、统一密封、统一定位系统)。(6)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认定该建筑垃圾中转站不符合规范化要求,应停止从事建筑垃圾消纳:经综合行政执法局检查考核或年检不合格且没有在规定期限内整改的;未安装符合规定要求的与建筑垃圾监管系统相配套的科技监控设备,且不能实时传输相关信息数据的;消纳场地土地的租赁期限或用途证明过期的;经司法机关认定,公司涉黑涉恶的;经住建、自然资源、生态环保、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认定不适宜进行消纳的;不具备承纳条件的。(7)符合其他有关的规定。

对于能达到上述审批要求和管理要求的建筑垃圾中转站点,经企业方申请,我局应批尽批,并全力做好服务工作,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将来建筑垃圾中转站方面如有新的政策出台,我局也会遵照执行。我区目前已审批建立建筑垃圾中转站1处。我们也欢迎有更多的企业投身建筑垃圾处置行业,为路桥的无废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感谢综合行政执法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单位:台州市路桥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联系人:陈世雄

联系电话:13738671331                编:318050

 

 

 

台州市路桥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2022418


信息来源: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城市管理局)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