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农民大培训行动促进农民致富增收
一、目标任务
加快培育有职业化素养、专业化技能和事业化情怀的新农民,打好“规范实施+证书认定”“农民培训+就业促进”“农民培训+学历提升”组合拳,全面提高农民创业致富能力,推进“存量提升”“后继有人”,扎实推动乡村人才振兴。2023年,开展农民培训6.64万人次,其中取得证书2784人,促进乡村就业2510人。全年培育农创客150人,力争实现全区所有行政村“一村一农创客一帮扶团”全覆盖。
二、工作举措
(一)打好“规范实施+证书认定”组合拳,保质保量真培训。一是深化“专项+清单”推进机制。融入和美乡村建设行动等新工作,围绕生产方式、生态理念、生活环境开展“理念革新”专项培训25408人次,围绕宜农则农(一产)、宜工则工(二产)、宜旅则旅(三产)及人才队伍建设开展“能力更新”专项培训17357人次,围绕文化素养、法治素养、金融(信用)素养开展“形象焕新”专项培训23661人次。做好师资、基地等资源建设,推动大培训全面走深。二是统一完善大培训规范。根据验收标准,分类建立普及性培训及短期培训台账。加强证书认定及核发,对职业资格证书、特种作业操作证书培训达标后颁证,通过开展过程评价、理论考试、技能考评等方式考评,合格后颁发培训合格(结业)证书。推动证书应发尽发,短期培训16学时以上都应取证,让能力提升有凭证,不断提高培训含金量,全年取证人数2784人。加强数字化管理,归集建立培训证书库,推进培训信息建档入库(“台农学”系统),推动大培训进一步走实。三是建立“三个一”成效评价体系。聚焦一个载体,以实现共富工坊培训基本全覆盖为目标,加大促农增收力度。围绕一批比赛,举办赛事活动等农民展示、竞技平台,选拔一批农民技能人才,直观展现育才成效。培育一批品牌,立足主导产业和特色乡村产业,培育推广一批“培训富民、培训善治、培训强村、培训兴业”等区级以上培训促富品牌,讲好培训促富故事。(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水利局、区级有关单位)
(二)打好“农民培训+就业促进”组合拳,致富增收见实效。一是推动农民就业岗位直达。配合市农业农村局做好“台农学”培训平台与招聘平台的对接,形成农民从培训到就业的闭环。积极开展“送岗下乡”活动,组织企业开展各类招聘活动,通过“家门口”招聘、进村入户推介岗位,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二是加大乡村灵活就业支持。建设“共富工坊”产业入村吸纳就业,布局“零工市场”集聚人力资源挖潜,推动“劳务中介”入村提供桥梁对接,发展“农村电商”多形式带动就业,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灵活就业。三是加快乡村就业服务提质。强化就业政策支撑,全面放开失业登记,加强重点人群帮扶,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完善基层网络建设。开展下乡招聘活动,促进乡村就业2510人。(责任单位:区人力社保局、区农业农村局水利局、区商务局)
(三)打好“农民培训+学历提升”组合拳,贯通培养育头雁。一是打造培养载体。联动推进农民中专生、农民大学生、村干部学历提升等项目,围绕项目本专科在籍农民学员,衔接开展乡村治理和农村创业创新专项培训,结合专业课编排培训课程,学员一体选送、内容全面结合,培优培强乡土人才队伍。二是高标准选育“头雁”。培养项目重点招收以村党组织书记为主的村干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为主的产业人才,全年农民大学生、村干部学历提升项目招生160人以上。三是加强资金保障。深化“政府补一点,学校免一点,单位助一点,个人出一点”运行模式,将专项培训纳入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中,有机融合开放教育与农民培训,持续推进乡村人才培养。四是强化数字赋能。进一步整合教育培训服务,探索构建乡土人才画像,发现认定一批乡土专家,加快建立农民专家大讲堂。加快农民学历提升,全年开展农民大专及以上学历提升400人。(责任单位:区教育局、区农业农村水利局、区委组织部、台州开放大学)
(四)打好“农创客+联结乡村”组合拳,激发农业农村创业创新活力。一是建立农创客重点项目库。各镇(街道)要聚焦农林牧渔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农业生产服务业、休闲农业、农家乐、民宿、手工艺、农村电商、农村文化等领域,摸排一批农创客任项目经营主体负责人或合伙人的创业项目。根据项目经营主体创办时间、营业收入情况,项目分初创型(创办6年内、上年度营业额不超500万)和成长型(创办10年内、上年度营业额500万以上)两类,毕业5年以内高校毕业生及联农带农效益明显的农创客项目优先推荐,全区共遴选3个农创客创业项目(1个为初创型),纳入市农创客重点项目库。二是构建农创客“1+N+X”分级帮扶机制。对已有农创客扎根的村,要遴选优秀农创客代表结对村,进一步培优做强。对重点村或没有农创客的村,可依托乡村运营团,通过同镇(街道)农创客就近辐射带动或指定乡村运营团成员联系带动的方式,实现“一村一农创客”全覆盖。同时,依托“人才下乡助共富”行动,区级组建涵盖行业、金融、法律、住房、医疗、教育、社保等方面的专家顾问团,镇级配强由农办、团干、金融、法律、农创客联合会会员、技术专家、创业导师等组成的指导团,在村级选好由驻村干部、村经社骨干、团干、乡土专家等组成的辅导团,打造“一村一帮扶团”。每年不定期开展“一村一农创客一帮扶团”对接活动,推动乡村应用先进理念、技术、模式赋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做优做强乡村产业,实现农创智富与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责任单位:团区委、区农业农村水利局、区人力社保局)
三、进度安排
(一)筹备启动(4月初)。拟定年度工作方案,分解落实任务。开展农民培训1.8万人次,其中取得证书100人,促进乡村就业100人,培育农创客37人。
(二)组织开展(4月至6月)。加强部门协作,深化纵向三级联动,统筹协调快速推进。累计培训农民3.8万人次,其中取得证书1000人,促进乡村就业1000人,培育农创客75人。
(三)加快实施(7月至9月)。定期会商确保进度,提炼模式做好推广,挖掘典型营造氛围。累计培训农民5.8万人次,其中取得证书2000人,促进乡村就业2000人,培育农创客112人。
(四)冲刺总结(10月至11月)。查漏补缺,保质保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全面总结,争创更多农民培训促富品牌。
四、工作要求
(一)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深化农民大培训行动是全区和美乡村建设行动中的重要一环,列入2023年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各镇(街道)、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领导,优化统筹机制,紧盯进度推进。要明确专职岗位人员和职责,确保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和任务落实。
(二)进一步做好保障措施。农民大培训将纳入对各部门、各镇(街道)的重要考核中,每月29日各联络员报送工作进度并将台账录入“台农学”系统中,市委市政府和路桥区政府研究室将不定期开展督查通报。同时,要发动各方力量,充分发挥村两委、主体、协会、团体等作用,组织企业、专家、农技人员入乡村,将培训、招聘等各类活动下沉到乡村一线,合力促进乡村就业。
(三)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各镇(街道)、各部门要加强培训工作宣传力度,及时利用主要媒体刊播或报道宣传实施过程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好的做法经验、工作成效。组织做好评优评先,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和案例,营造全社会支持、参与的浓厚氛围。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