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风险防控能力,现根据2023年1-7月份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情况,分析研判当前及下阶段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突出风险,提出防范应对措施和建议。
一、1-7月份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情况
(一)安全生产方面
截至7月31日,全区共发生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领域类事故1起(只统计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包括工矿商贸企业、道路交通、水上交通、渔业船舶事故),为道路运输类安全生产事故。 从2019年-2023年1-7月份重点行业领域事故情况来看,我区共发生各类事故16起、死亡13人,分别占事故总数的43%、52%。其中,工矿商贸事故1起、死亡2人;道路运输发生事故15起、死亡11人。
(二)自然灾害方面
水旱灾害:受5号台风“杜苏芮”影响,7月26日08时至29日20时我区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全区面雨量116.0毫米,雨量前三为:北大附中195.1毫米、凉溪187.1毫米、桐屿186.1毫米,小时雨强最强桐屿41.3毫米;全区最大风力内陆6-8级,沿海8-10级,最大白果24.9m/s(10级)。受6号台风“卡努”影响,7月30日17时至8月5日08时全区面雨量13.7毫米,雨量前三为:启明村30.6毫米、路桥高速21.4毫米、蓬街20.1毫米;全区最大风力内陆5-8级,沿海9-10级,最大白果25.9m/s(10级)。
森林火灾:5月28日,螺洋街道岙王村与黄岩交界处发生森林火情,为当地村民在山上焚烧灰堆致使山林着火。相关案件情况在侦办中。
地质灾害:7月31日,螺洋岙王新发现一起山体崩塌,无影响房屋、无人员伤亡,崩塌约30立方,已纳入风险管控,落实防范措施。
二、8月份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趋势分析
(一)安全生产方面
1、从2019年-2022年8月重点行业领域事故情况来看,我区发生道路运输事故7起、死亡1人,分别占事故总数的18.9%、死亡总数的4.0%。
8月份正值汛期、高温季节,有限空间、火灾、道路交通、高空作业等各类安全风险叠加,要加强汛期和高温季节安全生产事故防范工作,高度重视,强化安全管控措施。
年度 行业 | 2019年8月 | 2020年8月 | 2021年8月 | 2022年8月 | ||||
事故起数 | 死亡人数 | 事故起数 | 死亡人数 | 事故起数 | 死亡人数 | 事故起数 | 死亡人数 | |
道路运输 | 0 | 0 | 2 | 1 | 2 | 0 | 3 | 0 |
渔业船舶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工矿商贸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合计 | 0 | 0 | 2 | 1 | 2 | 0 | 3 | 0 |
(二)自然灾害方面
灾害趋势:8月我区进入高温干旱期,预计雨量、雨日略偏少,以晴热高温天气为主,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较高。8月地面气温高,雷电、短时暴雨、短时雷雨大风等剧烈强对流天气高发、易发,其局地性、突发性强,预报预警时效短,需高度警惕。,目前气象干旱等级已达轻旱,需密切关注旱情的进一步发展。
三、8月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对策建议
(一)纵深推进全区安全生产百日攻坚“六必行动” 锚定“以高水平安全护航亚运会、护航全区高质量发展”目标,坚持“先安全、再生产”“不安全、不生产”,严格落实精准行动、精准干预、精准定规、精准监督、精准衔接等“5个精准”要求,分级分类查隐患,对症下药强整治,全力推动安全生产领导、属地、监管、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强化各专委办专业统筹,针对性制定一批符合行业实际的底线措施,坚决守牢不发生较大以上事故底线。强化督导服务,聚焦“底数必清、隐患必改、违法必打、人员必训、项目必建、制度必立”,不定期开展暗访检查,做到真查真改真闭环,推动安全生产百日攻坚“六必行动”走深走实走细。
(二)积极应对、切实加强自然灾害防范防治
开展森林火灾隐患排查,做好高温森林防灭火工作。一是各镇(街道)、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推进森林火灾隐患排查,及时建立隐患台账,对排查出的隐患要明确责任主体,分类推进整改,实行挂账销号制。同时要严格规范执法,强化警示教育,及时曝光火灾肇事者和违规用火处罚案例,提升群众法制观念和防火自觉。二是各镇(街道)、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森防指办公室关于加强夏季高温天气森林防灭火工作要求,压实属地管理、行业管理和经营单位主体责任;紧盯重点地区、重点时段,严禁林区一切野外用火,强化重点人群监管力度,防止特殊人群上山引火;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森林防灭火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森林防灭火意识和安全避险教育;开展森林防灭火队伍和装备检查,修订、完善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强化预案演练,强化科学指挥能力和安全避险技能
做好汛期防汛防台工作。各镇(街道)、有关部门按照“汛期不过、排查不停”的要求,继续深入开展防汛防台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围绕“八张风险清单”,深入细致排查检查海塘、堤防、水库、桥梁、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以及地质灾害、危旧房、在建工程、低洼易涝点等重点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做好严防严控,不漏死角。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好强对流天气防范,及时预警和“叫应”各相关责任人,果断转移危险区域人员。关注台风动向,按照“三个提级”要求,提前落实各项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