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科普宣传
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科普宣传
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疾病之一,我国曾出土10万年前的氟斑牙化石,魏晋时代(公元223-262年)嵇康著的《养生论》中也有“齿居晋而黄,谓枣故也”的记载。
地氟病有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三种类型,浙江省内主要是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
1.什么是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
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是由于长期通过饮水摄入过量的氟而引起的慢性全身性中毒,属于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我国是全球范围内的高氟地区,病区分布广泛,路桥区内部分居民也受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威胁,属于氟中毒病区。
2.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是如何形成的?
氟的化学地理迁移能力极强,广泛存在于岩石、土壤、水、空气和动物体内,易被人体获得。路桥区内部分地区因地理和气候等因素使得自然生活环境中的水源氟含量超标,如果当地居民常年饮用该水源便会造成氟中毒。在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自家水井和集中供水点等都是有水氟含量超标风险的。
3.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会造成什么危害?
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过量的氟进入人体后,主要沉积在牙齿和骨骼上,表现为氟斑牙和氟骨症等。
1、氟斑牙
又称“斑釉症”,可见釉面呈白垩色、黄棕色或缺损等。氟斑牙发生后终生不退,轻者影响外观和美容,重者影响咀嚼及消化功能。
2、氟骨症
是以颈、腰和四肢大关节疼痛、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等为主要表现的慢性代谢性骨病。初期表现为持续性骨关节疼痛,继续发展会发生关节不灵活、运动功能障碍;严重者会发生肘关节僵硬变形,活动障碍,甚至瘫痪。
3、其他危害
除造成牙齿和骨骼等硬组织损害外,还会对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肌肉、肾脏等软组织造成损害。
4.如何预防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
不喝高氟水是预防的根本措施,居民应积极主动使用市政管网水,饮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健康水,路桥区内均已接通市政管网水,病区也已完成改水工程。同时还建议居民适当增加膳食营养,经常食用含有钙、维生素C、维生素E、微量元素硒等的食物,提高抵抗力,增强机体对氟的拮抗作用,减少氟危害。
5.如何治疗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
氟斑牙的治疗:氟对牙齿的损伤是不可逆转的,临床上根据氟斑牙的严重程度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改善症状,恢复功能。轻度及以下的氟斑牙白垩变和着色较轻,无釉质缺损,对牙齿的美观和功能影响较小,一般情况下可以不予处理。中度和重度氟斑牙的着色和缺损比较严重,影响了牙齿美观,甚至导致牙齿缺损和断裂,可采用漂白法和修复法给予对症治疗。
氟骨症的治疗:发病机制不清,目前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及治疗药物。临床氟骨症的治疗主要是减轻痛苦、对症处理,同时提高膳食营养。重症患者则需要手术治疗。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