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区作为全国民营经济先发地、中国民营经济论坛所在地,立足首批共同富裕省级试点的先行优势,聚力省委提出的三个 “一号工程”,在全国首创“一心一意帮企—1187”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体系,深入推进市场活力创富、政务环境助富、维护公平秩序促富,率先走出民营经济助推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2022年,我区市场主体总量达9万多家,全年新增1.5 万余家;今年一季度,我区新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个,总投资达25亿元;市场主体数量增长9.55%。
一、聚焦机制重塑,激发市场活力创富
一是创建“数智金融”优选机制。积极探索小微金融助富改革试点,建设“金融助富大脑”、升级“数融通”应用场景、创新“两圈”平台、深化“信用评价体系”四大改革举措,有效破解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融资难题。截至 2023 年 4 月,3 家试点银行已为 864 家企业放款 21.21 亿元,为 111 家初创期科技企业融资 2.8 亿元,融资获得率达 85.47%。该项工作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地方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典型做法。
二是构建“两个万亩”优供机制。针对企业反映强烈的土地问题,全面推进整治低效用地、盘活土地空间“两个万亩”行动,持续深化存量嫁接,鼓励高质量出租和二级市场择优转让,全力吸纳成长型主体落户。目前,累计为 456 家企业把脉问诊,制定低效用地“一企一方案”。2022 年完成低效地改造提升 3178 亩,为 91 家成长型企业缓解用地难题。
三是推行“提篮选菜”优引机制。由传统的“拾到篮子都是菜”向“提着篮子选菜”转变,优选产业导向优、科技含量足、投资强度大、亩均税收高的优质项目。2022 年以来,围绕“352” 产业发展布局,全力推进特色产业链招商,在现代汽车产业、智慧物流产业、数智产业和光电产业等多个特色领域,成功引进亿元以上优质产业项目 15 个,总投资 20 亿元的沃尔沃汽车电驱动项目落地开工。
二、聚焦模式重塑,优化政务环境助富
一是推行“惠企直通”模式。着力破解惠企政策名目过杂、申报程序过繁等突出问题,在“一网”通兑平台的基础上,借助“亲清诉求直通”“万名干部助万企”等场景,推行惠企政策“直通”机制、企业服务“直通”机制。截至目前,累计兑现惠企资金 5.05 亿元,兑付率 100%,惠及企业 1.35 万家次。
二是推行“并联验收”模式。积极推广工业项目在线申报竣工联合验收,竣备当天即可联办不动产登记,审批时间从原来的1-2 个月缩减至 8 个工作日以内。如浙江能伟科技有限公司年产高档数控机床 600 台建设项目,从现场联合勘探到完成不动产首次登记仅历时3天,实现“备案即发证”。
三是推行“社银联通”模式。聚焦社保服务面临“小马拉大车”的困境,在全国首创“社银联通”工程,即充分利用银行的网络、设施、人力等资源办理社保业务,实现社保服务下沉、营商环境优化。目前,已将“参保扩面”“身后一件事”“生存无感认证”等 50 项社保业务权限下放至 5 家银行 55 个网点,成功打造社保业务“10分钟服务圈”。2022 年银行网点办件量占比28.9%,群众反馈满意度 100%。
三、聚焦生态重塑,维护公平秩序促富
一是“民营企业家法学院”预诊疗。探索建立“民营企业家法学院”,推动实施“法治培训、法治体检、法治纾困”三大行动,由法官、检察官、律师来当老师,为企业普法、问诊、化险。截至目前,已对近 2000 家企业开展“法治体检”,发现各类隐性法律问题 320 个,制送“法律风险提示函”“法律风险防范策略”2300 余份;帮助企业索回欠款 150 多万元,挽回经济损失600 多万元。
二是“小微金融共享法庭”优处置。在全市率先探索建立“小微金融共享法庭”,让银行来当“老娘舅”,赋予其延长还款期、 减免利罚息等调解决定权;推出线上解纷平台,打破时空壁垒, 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目前,已实现辖区内金融机构全覆盖,共开展调解1200余次,化解纠纷838件。
三是“包容性执法”组合拳暖企心。建立包容性执法联席会议制度,积极探索轻微处罚信用包容制度,持续更新统一的轻罚目录清单,出台免罚轻罚相关规定,包含适用告知承诺制执法154项、适用免罚轻罚执法133项,真正让企业感受到“温度执法”,切实提升了企业“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