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区螺洋街道以“大美螺洋”建设为抓手,实施乡村配套设施提升、人居环境改善工程,将功能优化与环境美化有机结合,不断绘就“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的美丽新画卷,打造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
11月22日上午,走进螺洋街道大岙里村,一条条通村入户道路干净整洁,一排排民房整齐划一,一户户美丽庭院花香满园。村民林建家门前种了三角梅、鸡冠花、多肉等各种花花草草,院内外干净整洁,经过他家门口忍不住让人驻足停留。
路桥区螺洋街道大岙里村村民 林建:现在村里的环境也好,我们家门口也种点花花草草,美化自己的家门口,现在生活水平也好了,最主要我们住的舒心。
大岙里村自整村拆迁安置以来,坚持以“五美”行动为抓手,引导村民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家家户户门前种花植绿,掀起了人人参与、家家行动的热潮,一个个庭院的“小”美逐渐汇成美丽乡村的“大”美。离林建家不远的东南面,占地1300多平米的休闲公园正在改造,设有石径步道、人行廊道、花式造型等。公园从10月开始改造如今已初具雏形,这里将成为村里一道靓丽的“微景观”。
路桥区螺洋街道大岙里村党总支副书记 潘法友:这里原先有一个小公园,脏乱差,通过我们这次改造之后,有了围廊、便道,种了很多的树木,让老百姓有一个很好的居住环境。到12月底改造完成,居民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会有更好的提升。
除了休闲公园,村里的文化广场、体育公园、清水平台等近10个公共景观项目正在改造,到12月底整个改造完成。大岙里村聚焦乡村配套设施提升,补齐短板弱项,盘活公共空间资源,优化人居环境,因地制宜打造乡村靓丽景观,提升村民生活品质,为群众幸福指数“加码”。
路桥区螺洋街道大岙里村党总支书记 应伟兵:我们2015开始全村拆建,2019年基本入住,2019年开始我们启动第一批人居环境美化,建了樱花大道,种了三百多棵茶花。这几年我们一直在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改造,今年我们又投资500万,进行美丽乡村提升改造,完善基础设施。
螺洋街道上倪村是螺洋“城市桃源”未来乡村组团之一,螺洋脚河穿村而过。去年底,随着路桥区山水泾流域及蒋桥断面水质提升项目正式完工,上倪村依托螺洋脚河,完善基础设施、整治村容村貌,配套建设休闲绿道、生态公园和湿地。稻花广场是其中配套设施的重要景观之一,广场内红砖绿墙高低错落,稻穗植被点缀其中,村民们的家门口多了个健身休闲的好去处。
路桥区螺洋街道上倪村党支部副书记 王荷桂:这块土地以前就是堆放垃圾杂物,我们村两班子商量决定跟村民协商以后,我们就建一个稻花广场,花了400多万元,建成后这环境像荷花一样,体型像荷花一样,现在的环境都完全改善了。
眼下,上倪村正在全面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围绕螺洋脚河,做好做足做强“水”的文章,进一步整治周边环境,拓展整体景观,让美丽乡村成色更足。
路桥区螺洋街道上倪村党支部副书记 王荷桂:我们一直在改善人居环境,村庄变美了,接下来,我们想发展旅游业,依靠我们的人居环境和鞋帽产业,打造特色旅游产业片区。
螺洋街道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锚定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赛道”,加强村庄规划,深挖山水和人文底蕴,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人居环境水平。同时,落实常态化、精细化管理,引导群众增强环保意识、生态意识,积极营造全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氛围。
路桥区螺洋街道副主任 张崇超:今年以来,我们有从大处着眼宏观视角,也有从小处着手的微观体验,不仅要在硬件上做到美不胜收,更要在软件上实现美到心坎,通过点面结合和软硬互动,全力打造“大美螺洋”,不断优化农村居住环境,增强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