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政府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重点领域 > 建议提案
索引号: 11331004MB16654939/2023-15834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公开日期: 2023-05-25
有效性 文件编号

关于区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25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3-05-25 10:07 访问次数:

文化旅游产业是目前最具生命活力、最低碳高效的产业,一次投入即有持续产出。从国家文旅部公布的《数说文旅这十年看》有关数据可以发现,我国文旅产业GDP稳步上升且增速迅猛,已然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功能和新引擎。202111月,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浙江省政府联合印发《关于高质量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该方案为浙江的文旅发展提供了宝贵机遇。近年来,我区大力发展乡村文旅产业,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一是文旅开发重视不足。提到路桥,人们往往先想到的是吉利汽车小微企业为代表的制造业,很少有人能将路桥和文旅联系起来。过去地方党委政府侧重商品经济发展,在可持续多元化经济发展方式上缺乏创新实践,缺少政策扶持,各地、各部门各自为政,文化旅游项目难以落地。

二是文旅资源积累不足。路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小人尖的西周文化遗址和路桥徐偃王墓,到十里长街和围海造田伟业,这些与文化关联的宝贵资源未能得到充分挖掘。路桥在文旅规划建设、宣传营销、经营管理等各类优秀人才积累不足,难以形成体系和统一的开发利用。

三是文旅产业缺少联动。一方面缺乏完善的旅行路线。路桥现有的文旅景点散落在各镇道),每个点位体量都不大,单独展示又显得单薄,难以形成体系。例如,金清黄礁岛巡游,目前只有绕岛一周一个项目,游客们只能“偷得浮生半日闲”。另一方面缺乏要素的整合利用。例如港城金清的白沙码头,具有完备的航船配套设施,但是,完善的基础设施因为各种各样的历史原因被闲置浪费,而新发展思路往往不重视“废”物利用,崭新的老设备逐渐成为了“时代的眼泪”。

为此,建议:

一、重视文旅产业开发

由区政府出面牵头,各部门协同参与,组建文旅工作专班,加强部门间沟通协作,打通项目落地的堵点、难点。工作专班结合路桥各镇街道特色实际,开展充分调研论证,研究制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旅游路线,制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开发项目,开发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创产品。真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造人民喜爱的文旅产品。

二、加强文旅资源的挖掘与积累

根据路桥山海区域辽阔、文化底蕴丰厚,历代名人辈出的资源,可以由区政府组织牵头,以镇街为单位,组织工作专班,对路桥历史文化进行全方位调查、挖掘并做好保护开发,可以以优秀村社文化礼堂为落脚点进行全方位展示,为后续文旅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促进产业多要素联动

文旅产业开发在完善景点开发基础上,还要盘活闲置基础设施,发展创新型文旅机构,全方位投入文旅产业建设。路桥现有的大IP有桐屿街道的飞龙湖、路桥街道的十里长街、金清镇的黄礁岛。小IP峰江蒋僧桥、横街镇陈安、金清镇戚继光。可开展活动的有小稠枇杷采摘、峰江杨梅采摘,黄琅西瓜采摘等。建议在各地建设文旅共富工坊,吸收本地村民为工作人员,为游客提供本地导游、采摘指导、纪念品销售等服务。依据各点位属性进行排列组合,将景点参观与趣味活动相结合,形成短线一日游中线三日游的旅游线路,对外进行旅游试点,依据反馈结果,逐步改进提升,形成完整产业链。促成游客尽兴、村民致富的赢局面。

四、加强文旅行业宣传

人们一直存在别处的风景更美丽”的思想,而忽略了本土文旅景点。因此,要“家乡好山好水好风光”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途径,宣传本土特色文旅景点,通过组织老年人游玩等宣传模式,以口口相传的方式,为本土文旅造势。




答复意见:

金清镇政协委员联络组

你们在路桥区政协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发展乡村文旅产业  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第25号)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重视文旅产业开发”方面

一是强化政策支持。2022年区政府出台了《路桥区加快推进旅游业发展扶持办法》,加大对文化和旅游领域的财政投入,设立区级旅游发展专项资2000万元,助推旅游产业做大做强。

二是强化责任落实。坚持“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对照全市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实施方案,制定了路桥区文旅深度融合工程任务清单,并明确时间表、任务表、责任表,确保各项工作到人到岗。

三是强化统筹调度。2021年成立区旅游专班,对各镇(街道)旅游工作进行指导、协调,今年将成立路桥区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工作专班,分管副区长担任召集人,由20个区级部门和10个镇街道成员单位组成。建立招商引资晾晒比拼工作规则,加大文旅项目招引力度。

四是盘活闲置农房。出台了《2022年路桥区促进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盘活利用“大搬快聚”提升实施方案》(路委农办发〔20222号),要求各镇(街道)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探索宅基地改革异地安置,推进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盘活,每个镇(街道)盘活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100幢以上,全区总计完成盘活1200幢,完成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盘活重点村1个,全区总计盘活重点村10个。为激励村集体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盘活利用,利用市级闲置农房盘活利用专项资金40万元,根据《关于印发路桥区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路政办发〔202052号),对于以出租、合作方式盘活利用的空闲农房及住宅基地,一次性签约3年以上的闲置农房盘活村,按盘活农房建筑面积200/平方奖励村集体经济组织。

二、关于“加强文旅资源的挖掘与积累”方面

一是编制规划引领发展目标。2021年针对全域旅游建设目标,经过一系列资料收集、调查、各层次意见征求活动、规划论证和评审,编制《路桥区文化、旅游、体育“十四五”规划》,引导全区“十四五”时期文旅体发展的战略蓝图与落地指南,起止时2021-2025年,展望2035年。将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通过文化、旅游、体育、生态、民生的有机结合和联动,释放高效、综合的经济潜能,满足人民对品质生活的需求和打造商都全域旅游地。

二是摸清家底做好资源普查。12019年委托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旅游开展全区文旅资源专项调查工作,采用资料查阅与勘正、实地勘察、座谈走访、表格征询等多种手段和方法,全面摸清路桥文旅资源的数量、质量、性质、分布、价值、存在环境、利用现状、开发条件等基本情况,对资源点进行分析、处理,并对资源点作出客观评价共发现单体资源248个。22020年,路桥区入选全省首批文化基因解码工程25个重点指导单位之一,率先启动文化基因解码和用优秀传统文化赋能经济发展的探索工作。目前已梳理文化元素538项。以章氏骨伤疗法为核心的曙光医院省中医药养生旅游示范基地,以叶适讲学“义利并举观”为核心的水心草堂农家休闲观光园区等成果转化利用项目示范带动成效显著。以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十里长街为核心的“南官新天地”项目,以省级文保单位五凤楼、金大田扶雅书院为核心的耕读文化休闲文旅项目正深入推进。建成“一表、一文、一库”,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推广路桥区文化基因解码工程“一一书”(文化基因解码工程主题晚会、文化基因解码成果汇编)。32022年根据全省统一安排,我区又委托省旅游发展研究院开展新一轮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在原有基础上经省文旅厅邀请的专家团队审核认定,路桥区8大类文化和旅游资源单体数量共225个,优良级资源单体25个,其中资源优集区2个(十里长街和飞龙湖区域),五级资源单体2个(十里长街和海中湖黄礁诸岛),四级资源单体3个,普通级资源单体200个,呈现出以人文类旅游资源为主、资源单体等级呈梯级分布、优良级资源相对较少、各镇街资源分布平均等特点。本次普查是不仅从上一轮以观赏游憩为主要方向考虑资源,也充分考虑本轮聚焦于“用”为主要方向来发现资源,利用现有的文物普查、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等成果,从中提取出可转化为旅游产品、旅游活动的文化资源,加大对美食、休闲、音乐、体育、康养、网红打卡地等新兴旅游资源的普查力度,主动适应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新趋势、新特点,充分挖掘新产品、新业态,既考虑游客注重体验、享受异地生活,也考虑各个层面的精神需求来发现和挖掘资源。

三是有序推进文化遗产保护按照《路桥区文物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攻坚行动任务分工方案》节点要求,有序高效完成各项工作。完善全区26处市级、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资料信息,编制“四有”档案,建立健全全区文物保护记录档案体系,进一步夯实文物保护基础。全区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有80多处,其中已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 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1处,省级历史文化保护街区1处。探索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团体(群体)的认定工作,开展第十一批台州市路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申报工作,继续做好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完善我区非遗数据库内容。目前,全区登记在册的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5名(两名已去世);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3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9名;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13项,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6名。2023年拟完成《路桥博物馆馆藏文物图录》编辑出版,以及《桐屿青瓷窑址考古报告》和《路桥历史简述》的编写。

四是围绕全域旅游目标,推进“百千万工程”建设。全区已拥有国家3A级旅游景区3家(中央山公园一期和二期,台州花木城,金大田景区),省级旅游风情小镇1家,省A级景区镇6个(其中4A3个,3A3个),A级景区村庄113个,路桥覆盖率达到54.5%,名列台州第四,其中省3A级景区村庄19个。2023年,主城区路桥、路南、路北三个街道拟创建省3A级景区城,峰江街道新创建省3A级景区镇,螺洋、桐屿街道和金清镇升级创建省4A级景区镇,创建省A级景区村庄22个。届时,将实现路桥区省A级景区镇全覆盖,实现全域旅游要求省A级景区村庄60%的覆盖率。

三、关于“促进产业多要素联动”方面

一是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按照“串珠成线、连线成片”思路,我们将区内各景点、景区村庄、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星级酒店、“百县千碗”美食店等串联起来,重点打造了“新城古韵”“生态商旅”“博海逐浪”“访古寻幽”“彰红显绿”等五条寻味路桥周末休闲游精品旅游线路两天一晚,在3月份启动路桥休闲旅游季,为期三月,通过发放25万元线路优惠券,开展自由行打卡及抽奖活动,开展媒体、达人采风活动,形成网络传播效应

二是发展美食旅游。系统梳理路桥传统菜式、地域食材特色、制作技艺特点等,将传统节气与路桥传统美食结合,通过网络投票评选、美食纪录片拍摄、美食故事征文等系列活动,打造路桥节气美食品牌——“南官食令”。我局主创的“南官食令”调来禧市集,今年元宵期间首推,2天就带动十里长街实现超百万的营业额。全年计划举办四场次,第二场将于5月中旬路桥枇杷文化节期间推出。

三是推进农旅融合式“共富工坊”建设。目前,全区已建有11家农旅融合式“共富工坊”,如十里长街共富工坊、南浦湿地共富工坊、小伍份非遗共富工坊、螺洋三叶同心共富工坊和新桥农家乐共富工坊等,共吸纳就业人数712人,人均月增收1500-5000元不等。同时积极搭建乡村旅游共富平台,组织和邀请知名文旅投资公司、运营团队、文创企业、旅游院校等单位,为重点区域乡村就规划、管理、营销、品牌培育等开展公益指导和面对面接洽。

四是加强乡村旅游与经济建设的融合。通过乡村旅游带动农产品销售,按照“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强化培育、扶优扶强”的思路,开展农业标准化模式栽培,推动有市场潜力的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全面打造优势主导特色产业。做好农产品的推介宣传工作,继续优选本地好的农产品参加各级政府组织的展示展销和举办农民丰收节、枇杷节等活动,把本地优质的农产品推介出去,提高路桥农产品的知名度。踏上“直播”快车,探索销售新路径。打造“共富直播间”,助力农产品销售。

四、关于“加强文旅行业宣传”方面

一是策划地域特色节庆活动。鼓励并指导各镇(街道)利用当地民俗和特色自然资源策划“一镇一节”,突出地方文化特色,5月桐屿枇杷节、螺洋乌饭麻糍节,6月横街文旅消费节,8月金清开渔节,10月路南汽车文化节等,搭建美食、景观、会展、音乐、运动、创意设计、工艺美术等相互融合的文旅消费平台,打造高规格、高品质、体现时代特征的节庆品牌,带动旅游、餐饮、住宿、购物、交通的发展,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对经区文旅主管部门备案,并列入我区年度文化旅游活动计划的,给以活动实际支出30%的补助。

二是深化文旅形象推广。开发上线游浙里-路桥区‘幸福专线’”品牌馆,集文化、休闲、娱乐、美食、旅游为一体的区域性文旅公共服务应用,通过特色主题内容策划、省级产品资源体系对接、内容运营推广,为游客提供文旅公共信息、预约预订、咨询等服务,推进路桥区域性文旅品牌塑造,提升市民休闲水平和幸福感,项目上线时间为20238月;开通寻味路桥抖音号,开展“云游路桥”、“短信云推广”、“区委书记邀您游路桥”等文旅形象推广活动。

三是开展媒体、达人采风活动。邀请台州市内外主流媒体和抖音、小红书等自媒体博主免费体验,形成网络传播效应这样刺激消费也带动沿线景区、景区村庄、星级酒店(民宿)、文化场馆等文旅游场所人气。

感谢你们对文旅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单位:区文广旅体局  联系人:包国武

联系电话:13676635996     编:318050

 

                                                          台州市路桥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3518

   

信息来源: 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