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峰江街道
在农村文化礼堂“建管育用”中
统筹推进“共享联盟”模式
▼
通过组织共建、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着力优化文化资源配置,从而更好地推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以文化礼堂共享联盟推动全域文化工作整体跃迁。
“洒尺一抖精神爽,传统曲艺新传唱……”近日,非遗“洒尺”《红色故事耀峰江》在峰江街道白枫岙村文化礼堂演出,演员们独具特色的歌声和惟妙惟肖的表演,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尽享文化盛宴。
这是“环白枫山”礼堂联盟
开展走亲活动
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的一个缩影
一直以来,峰江街道都以‘文化礼堂精神家园’为定位,着力抓好农村文化礼堂长效机制建设,但由于地理位置、人口结构、活动资源等诸多因素,辖区文化礼堂水平参差不齐。
——峰江街道宣传委员蔡洁
今年街道在辖区推行
“1+4+N”文化礼堂共享联盟
▼
➮“1”即成立街道文化礼堂联盟之家;
➮“4”即辖区范围内的环白枫山、林源花海、聚工汇创、枫桥街区等4个片区,覆盖全街道24个文化礼堂;
➮“N”即成立多个文化文艺服务队,每个服务队配备一名文化工作指导联络员,负责指导、联系和服务工作。
峰江街道文化礼堂共享联盟的建立旨在加强辖区24个村居的文化交流,把分散的文化资源、志愿服务、政策咨询汇集到“联盟之家”,推动辖区24个文化礼堂抱团发展、共建共享。
文化礼堂共享联盟还探索实行联席会议、管理员轮值、主题活动等制度,各礼堂管理员每月一轮值,牵头商讨工作思路、谋划主题共享活动,推动文化活动实现由“散”到“聚”、由“阶段任务”到“长效常态”转变,提升区域文化服务活动水平。
“我们村的文化礼堂去年刚建好,文化队伍比较缺失,没有力量组织更多的活动。”看着眼前逐渐热闹的文化礼堂,峰江街道玉露洋村文化礼堂管理员王茜茜笑着说,“现在我们加入到‘枫桥街区’礼堂联盟,联盟里其他村居的文艺骨干、文化队伍会经常和我们共享资源,指导我们一起开展活动,群众文化生活也渐渐丰富起来了。”
峰江街道文化礼堂共享联盟:通过整合各村优势资源,借助联盟内的文化礼堂活动共办、文化走亲等模式,引导优秀文化礼堂传帮扶带后进文化礼堂。
针对部分礼堂“活动荒”问题
该联盟推行分区域分时段活动“共享”
实施“文艺赋美”工程
▼
➮ 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汇演展演、培训服务等,加强各村居之间的交流。
➮ 依托“理润峰江·月讲季演”“春暖花开季、恰是读书时——全民阅读”等活动,让文化流动起来、“活”起来。
今年以来
街道4个礼堂联盟共举办
各类文化活动220余场次
为了更好地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峰江街道还组建了“乡土文化人才超市”,通过建库聚才,把能力素质高的本土文化人才吸纳进来。通过培育典型,发挥草根文化带头人作用,每月不少于2次入文化礼堂指导开展舞蹈、非遗等文化活动策划和展演,定期开展文化活动指导培训,实现文化文艺“传帮带”,为联盟内的其他礼堂提供精准有效的文化服务。
截至目前,共组织开展文化培训、辅导等各类活动60余人次。
文化礼堂从‘单打独斗’走向‘抱团发展’,通过联盟成员间的交流互动,取长补短,融合发展。
——蔡洁
峰江街道将进一步做深做实文化礼堂共享联盟,提升礼堂使用效能,切实丰富高品质文化供给,赋能新时代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转自路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