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政府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重点领域 > 建议提案
索引号: 11331004755906206U/2023-15879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区科技局 公开日期: 2023-06-15
有效性 文件编号

关于区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76号建议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3-06-15 17:06 访问次数:

一、提出背景

高新技术企业是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典型代表,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我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认真抓好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初步形成了“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梯度培育机制。但总的来看,尤其是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区高新技术企业总量不足,已经成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一大短板。

二、存在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不优。我区总体产业层次较低,缺乏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工业企业以传统制造业为主,而且在我区制造业涉及的23个行业大类中,能进入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的行业仅6类,占26.09%,尤其是占我区规上工业产值三分之一的金属资源再生行业所含高新产业为零。

二是企业认识不到位。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是一个系统工程,对于企业的研发模式、管理体系、财务管理等各方面都是一个科学规范的过程,但是我区企业对高新技术企业不了解,也存在不少误解。比如有些企业认为高企高不可攀、有畏难情绪,有些企业对税收优惠政策存在顾虑等,企业总体积极性、主动性严重不足。

三是人才资源短缺。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是企业高新技术研发主要执行者,在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区人才队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尤其是受区位条件限制,高技术人才招人难、留人难问题十分突出。同时,我区多数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不高,不少规上企业依然沿用兼职会计做账,而兼职会计精力有限、专业水平有限,无法给企业提供真正负责、有效的财务服务,极大地制约了我区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和发展。

四是企业外迁较多。路桥土地资源较为紧缺,很多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由于土地难以落实,不得不往外搬迁。此外,还有不少企业虽然不是高企,但初具规模、成长性较好、培育潜力较大,这些企业的外迁也极大地影响了我区高新企业队伍的培育和壮大。

<ul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margin-bottom: 10px; 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font-size: 14px;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list-paddingleft-2">

  • 建议意见

一是加大高新技术企业扶持力度。全面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大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鼓励规上企业设立研发平台,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坚持“亩均论英雄”导向,做好高新技术企业“亩均效益”综合评价。优先保障高新技术企业用地,支持园区对入驻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房租优惠政策。

二是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体系。聚焦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开展精准招商,引进一批带动性强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遵循企业成长规律,构建完善“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入库培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链。进一步排摸扩充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实行动态管理、跟踪服务,形成“发现一批、服务一批、推出一批、认定一批”的培育机制。

三是强化高新技术企业协同管理。充分发挥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领导小组的组织、服务和协调作用,建立完善部门会商制度,加强统筹指导和协同推进,共同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提供专业、高效的服务,着力扩大政策的覆盖面、知晓率和兑现度。

四是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培育引进具有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推动产业与人才融合发展,实施制造业人才专项行动和人才计划,完善科技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推动形成扎实的科研作风,共赢创新未来。留住用好创新人才,真正让路桥成为创新创业高地、成长成才摇篮,让越来越多的创新人才选择路桥。


答复意见:

武建伟罗邦连、罗邦福、王增权、林娇平、王以定、曹仁毛位代表

你们在路桥区届人大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科创平台建设、激活产业创新活力的建议》(第176号)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针对我区科创平台存在的短板,我局按照路桥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省、市“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路桥将进一步推动科创平台建设,促进科创平台提质增效,加速推动路桥科技创新步伐。

一、聚焦产业集群,加快推进环飞龙湖科创生态圈建设

聚焦三大千亿产业集群、两大百亿新兴产业培育持续优化环飞龙湖科创生态圈规划,全力打造以国际科学家创业基地为核心的1+5”全域创新空间格局,构筑集“源头创新-中试孵化-产业化”于一体的链式创新生态走廊。重点是台州国际科学家创业基地要结合路桥产业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前研究功能布局,整合全区力量优先导入优质科创资源为此建议市区两级联动,集中财力、集中资源出工业软件、现代汽车、数智光电产业研发方向加大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设立新型研发机构,重点打造高端工业软件中心、智能专用装备及关键基础件技术实验室、高效电机及数字控制技术实验室,举全区之力打造台州的“创新之核”。同时,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推进飞龙湖双创服务社区、飞龙湖未来科创社区、绿轴创新创业街区建设,做强片区功能,为集聚创新要素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

二、加大创新投入,提升科创平台能级。

一是建设一批高能级孵化器积极搭建高端产业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科创孵化平台,采用运营合作方式,引进创新工场、启迪之星等国内知名孵化器专业运营商,强化“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孵化链条,汇聚一批国内优质创业服务机构及创业团队,为入孵企业提供研发中试生产降低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企业成活率和成功率,高标准创建一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力争国家级众创空间、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创建上实现“零”的突破二是加快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强化政策引导,进一步加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企业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支持力度,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建实验室等研发机构,联合开展前沿技术、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等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力争在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的培育上实现零突破,探索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牵头、协同上下游企业和高校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三是实施一批镇级平台项目,一方面加强项目谋划招引力度,重点盯引符合路桥产业特色、未来发展的人才项目,既要强调对产业的强链、补链、延链,也要结合镇街产业基础分区块推动,打造产业鲜明、功能齐全、管理有序的高能级产业发展平台;另一方面进一步提升园区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把人才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三、加强人才集聚,全力引进高能级创新人才

通过以赛引才、以才引才、以投引才等方式,全力打造人才高地。截至目前,累计落地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71个,顶尖人才创业项目3个;陈十一、赵连城院士团队均已签约基地入驻协议;与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10所高校合作共建的创新平台均已入驻环飞龙湖科创生态圈首聚地。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继续紧盯国内外院士专家等高端智力资源,为企业提供科技、人才服务,力争落地院士专家合作项目。博士企业创新站作为吸引、汇集青年高层次人才的重要载体,具有人才“蓄水池”作用进一步加大引进博士等人才资源,集聚人才要素。

四、加大科技政策支持,优化科创生态环境。

一是进一步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以创新论英雄为导向,全面推进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行动,引导规上工业企业规范建立研发体系,开展规上零研发工业企业清零活动,切实提高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鼓励企业提高创新硬投入和软投入比重加大对引领性企业研发投入的奖补力度。二是进一步提高企业科创飞地的支持力度。近期,出台了《路桥区飞地研发中心管理办法(试行)》,鼓励我区企业家建立“研发在外地、转化在路桥”“孵化在外地、落地在路桥”的协同创新的研发飞地,特别是加快上海创新飞地建设融合上海的技术链、人才链、资金链,实现“路桥注册、上海办公,上海孵化、路桥产业化”的跨区域联动创新发展新模式。三是进一步支持科研院所共建公共创新平台。围绕我区主导产业、新兴产业、优势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建设创新平台,加大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在路桥设立新型研发机构,目前正对接之江实验控股、上海技术交易所、浙工大工业设计研究院等创新机构,力争在路桥设立分支机构。

感谢你(你们)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单位:台州市路桥区科学技术局  联系人:崔浩

联系电话:82470119  邮编:318050

 


信息来源: 区科技局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