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博物馆活动回顾】非遗绒花&古法纸鸢
非遗绒花
绒花历史十分悠久,工艺相传始于唐代,明末清初流入民间,主要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及际逢婚嫁喜事时佩戴。绒花谐音‘荣华’,寓有吉祥祝福之意。
活动开始,老师详细介绍了绒花的历史和制作过程,并为小朋友们发放了制作绒花的绒棒。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朋友们开始进行绒花发簪手工制作。随着老师的讲解,小朋友们一步步开始绒花的制作,有勾条、打尖、传花等十余道工序。在家长与老师的帮助下,一朵朵具有个人独特风格的绒花在小朋友的巧手中缓缓“绽放”。
古法纸鸢
纸鸢一般指风筝,发明于东周春秋时期,已有2000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
活动开始,老师先介绍了纸鸢的起源和发展的历程,并现场展示了已经做好的纸鸢样品。小朋友们跟随老师讲解步骤开始制作简易纸鸢,首先要用竹条搭建纸鸢的“筋骨”,并用专用胶水粘接固定,随后再将剪下的纸鸢与已经粘接好的骨架固定在一起,一只轻盈的“纸鸢”便完成制作。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