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报告里提到提升群众幸福感,应以加大社区照料中心的建设,保障老年人共享共福,安享幸福晚年。但现如今我们面临以下几点现实困难:
(一)当前的养老机构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老年人数。2022年路桥区现有60岁及以上人口为104249人,占16.5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74999人,占11.92%。我区已明显进入老龄化社会。而我区养老机构有11家,总床位只有区区的2000张,存在非常严重的不足。而一些小的养老机构由于管理不善,环境,食宿,费用等各种原因使得空床率不断上升。这就严重影响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养老体系。
(二)当前有些社区已经成立照料中心,但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或者建设,也没有一个像样的养老硬件和养老环境,空床率非常高。使得社区照料中心难以得到很大的发展。
(三)没有专业的养老团体和完整的医养结合系统。使得很多老年人和家属不放心进入社区照料中心。
(四)一方面养老机构高昂的费用让很多老年人望而止步。另一方面他们不愿意离开家园。而社区照料中心有他们熟悉的人,熟悉的环境。
为此,建议:
一、大力发展以社区照料中心为基点的养老体系。建议政府以社区养老照料中心为基础,加大投资力度,增加床位,优化居住环境。改善老年人生活的设施,增加康复健身器材以及适当的娱乐设施。以公益为准则,最大的优惠力度让那些既不愿离开家园,又住不起高昂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来村居照料中心。聘请有意服务于老年人的本村之士,给予有偿服务,使得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二、培训社区领导班子对养老体系的全面了解,掌握,熟悉。设立社区主要责任人制度,建立完整的规章制度,收支制度,食谱制度,健康制度等。网格化掌握本村老年人的具体详情。调查老年人对居家养老,社区照料,养老机构不同看法来求证照料中心的优缺点,从而提升照料中心的服务水平。社区提供安全厨房场所,洗换中心等配套设施。全力保障社区照料中心的食宿安全,环境安全,消防安全,健康安全。
三、开展照料中心的网络信息化,数字化。建立老年人的健康档案,从而初步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联合公共卫生医务人员给予不定时的健康检查,指导老年人的具体用药,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医疗连接上级医院教授给予视频诊疗。同时,责任人通过网络和其家人进行不定时的沟通,家属也可在线上下单,照料中心在线下帮忙购药,陪护就医等服务。使得老年人能够感受到照料中心带来的便捷,精准的服务,让他们切身感受到真正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四、照料居家养老的日常生活。对于那些居家不愿外出,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照料中心可以开展居家日常生活的照料,比如送餐,洗换,清洁居室,常规体检等。让居家养老成为照料中心养老体系的重要一环。
五、支持社会力量建设专业化,规模化,连锁化,医养结合能力突出的养老机构进入社区照料中心。与社区对接,从而更加专业,更加优化地提升照料中心的服务水平,社区可以做到全面的监督,保障,协调等工作。
一套完整的养老体系关乎到每一个家庭,也关乎到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特色性。社区照料中心来自于基层,他所承担的是我们每一个人总将面对的老龄化社会以及社会主义养老体系的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也将是现如今养老体系中的最重要的补充,希望政府能够加大投资社区照料中心,使得每一个老年人都拥有一个安心,舒心的晚年。
答复意见:
陈晓林、叶叶、叶嗣林等3位代表:
你们在路桥区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关于发展社区照料中心的建议》(第167号)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现状
路桥区共有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2处,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24处,实现镇街道和村社区全覆盖。按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万/年和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8万/年的经费标准开展专业化运营,解决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人员、经费、运行机制问题,确保已建成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正常运行。
2023年在实现12家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无感智能服务终端配备全覆盖的基础上,为8家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配备智能无感终端,配别智慧助餐、健康支持、无感监测等功能,进一步便捷居家养老服务,提高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运行绩效。
二、补齐养老服务管理人员短板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足额配足镇(街道)民政经办人员30人、村(社区)民政协理员270多人,经费由区财政保障,明确养老服务管理人员定岗,夯实基层为老服务基础。2022年以村(社区)民政协理员队伍为基础,以“网格化+数字化”为抓手,共享平台和载体信息,开展全区老年人自理能力评估工作,掌握老年人身体失能、年龄分布、养老需求等情况,为开展养老服务提供精准依据,已完成全区户籍10.5万名老年人自理能力初筛和需求调查及8500名老年人专业评估工作。
三、加快智慧养老转型建设
2021-2022年为20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安装智能无感终端,配别智慧助餐、健康支持、无感监测等功能,进一步便捷居家养老服务,提高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运行绩效,在区社会福利中心建设智慧养老院,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满足老年人专业化机构养老需求。下一步将持续推进养老服务数字化改革,将数字养老融入城市大脑整体规划和未来社区建设,充分应用“浙里康养”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和“老省心”平台,实时对接线上线下养老服务。加强智慧技术无障碍建设,降低老年人应用数字技术的难度。鼓励养老机构运用智慧养老系统进行日常管理。
区卫生健康局已建立连续、综合、动态的老年健康管理电子档案,2022年底全区79494位65岁以上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建档率95.38%。档案内容包括人个基本信息(姓名、性别等基础信息和既往史、家族史等基本健康信息)、健康体检(一般健康检查、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及其疾病用药情况、健康评价等)、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各类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其他接诊、转诊、会诊记录等)。
各镇(街道)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三定”服务日制度,即每月定时、定点、定人到各村(居、社区)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提供健康检查,指导老年人具体用药。推进“互联网+签约互动”服务,为有需求的签约对象提供优质就诊服务,逐步推进个性化签约服务,有效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各项工作,2022年,65岁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人数65961,签约率89.35%。落实《浙江省城乡居民“三免三惠”健康行动实施方案》和《浙江省参保城乡居民健康体检管理办法》,每年开展城乡同标同质免费健康体检。2022年已完成城乡参保老年人健康体检5.1万人。还结合老年人健康体检结果,每年对辖区内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2次医养结合服务,服务内容包括血压测量、末梢血血糖检测、康复指导、护理技能指导、保健咨询、营养改善指导等6个方面。对高龄(80岁及以上)、失能、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上门开展服务。2022年为全区52060位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两次医养结合服务。
2023年区卫生健康局将进一步加强电子健康档案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升电子健康档案质量,促进全民健康信息互联互通。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和项目宣传,不断提高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知晓率和满意度。稳步增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数量,推广“数字家医”建议,按需提供个性化签约服务,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继续实施城乡居民“三免三惠”健康行动,开展同质同标城乡参保居民健康体检,根据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病有良医”专项工作要求,按时间节点完成健康体检任务。继续落实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项目,对辖区65及以上老年人进行2次医养结合服务,对高龄(80岁及以上)、失能、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上门开展服务。
四、推动养老服务进村入户
一是开展养老需求调查。3月中旬召集各镇(街道)民政办负责人、服务商,部署全区失能、半失能和特殊老人养老服务需求调查。设置24项有偿养老服务进行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其中选择个人卫生护理的占总人数90.5%;选择生活起居护理都占总人数10.1%;选择上门送餐到占总人数5%;选择家政服务的占总人数47.8%;选择日间保姆照顾占总人数9.4%。镇(街道)民政办、村居加强对服务中心运营商的监管,及时跟进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二是发布各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服务清单。在我局“爱在路桥”公众号上,发布了各镇(街道)服务中心能够提供的养老服务清单和收费标准,服务人员的联络方式和镇(街道)监督电话,增进群众对养老服务中心的功能的了解,提高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显示度。三是谋划推进失能老人上下楼服务项目。针对路桥老城区,老年人集中居住,周边房屋多为楼梯房等实际情况,计划结合老省心项目采购爬楼机,服务商经培训后安排操作人员,开展特色服务。
五、招引品牌养老服务企业进驻路桥
2月底3月初,区民政局组织相关人员到宁波、杭州、宜兴、上海等养老服务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外地的先进理念,考察了海曙区月湖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泰康之家大清谷、拱墅区乐龄养老生态圈、西湖区福寿康助老为老服务中心等项目,在考察中接触了一些运行经验丰富的养老服务企业,学习了当地先进做法。
通过学习考察,我们越来越能感受到专业能力强的服务企业,对推动区域养老事业发展,提供新的发展理念,提升区域养老服务水平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前几年服务中心和照料中心运营单位服务模式固化,养老事业停滞不前,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运营工作成了简单的场所管理,养老服务需求没有激发,养老市场没有开拓,所以我们迫切希望引进更专业化的服务商,倒逼本土的养老服务企业提升。根据多方考察和长时间的对接,最终确定由上海福寿康公司承接路桥街道服务中心和照料中心托管,5月份正式启动运营。
感谢你们对养老服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单位:路桥区民政局 联系人:戴贤妙
联系电话:0576-82587121 邮 编:318000
台州市路桥区民政局
2023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