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复意见:
罗刚、黄成刚、王锦亮、徐珊萍等委员:
你们在路桥区政协六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关于加快开设网络安全教育课程的建议》(第186号)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互联网时代,我们的孩子在网络浸泡中长大,被形象地称为“网络原住民”。孩子们伴随着网络发展而成长起来,互联网日益成为他们学习、生活、娱乐、认识社会和参与社会的重要途径,是青少年成长的基本工具,正改变着青少年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动员模式。
然而青少年们对维护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条例却知之甚少,网络安全防范及行为道德意识相对淡薄。针对变幻莫测的网络环境和各种病毒、诈骗及涉黄涉毒等网络违法行为,我们高度重视青少年的网络安全教育工作,从小抓起、抓好这项工作。
一、将网络安全教育融入信息科技课程
国家课程《信息科技》作为学校开设的基础性课程,已把网络安全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2022年版《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提出的信息科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课程标准已把网络安全教育具体化到每个学段目标中,如:第一学段(1-2年级)能“自觉保护个人隐私,能在家长和教师的帮助下确定信息真伪”,第二学段(3-4年级)能“增强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形成在线社会生存的安全观”“了解威胁数据安全的因数,能在学习、生活中采用常见的防护措施保护数据”,第三学段(5-6年级)能“认识到自主可控技术对保障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的重要性”,第四学段(7-9年级)“能利用用户标识、密码和身份验证等措施做好安全防护。会使用加密软件对重要信息进行加密,能使用网盘进行信息备份”“知道数据安全防护的常用方法和策略,保护个人隐私,尊重他人隐私。了解自主可控对国家安全以及互联网和物联网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这些目标也已经具体分解到每册教材,落实到《信息科技》学科的日常教学中。
区教育局要求学校要将“网络安全教育”融入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一是开展文明上网教育。让教师告诉学生网络社会是纷繁复杂的,遨游网络时,我们要文明上网。二是开展安全意识教育。网络是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我们从网上获取信息的同时也会留下信息。在上网过程中,我们要学会自我保护,不随便提供个人信息。三是开展法规教育。不能随意转发网络信息。我们要负责任地使用信息,不能在网络上造谣传谣、传播不良信息。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二、强化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活动
2023年,区教育局有关部门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网络安全教育”活动。如以“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和网络安全知识竞赛,引导青少年远离网络“灰色”信息,将网络安全理念层层渗透,营造“网络信息人人共享、网络安全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开展了“清朗网络行动”,利用台州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的《走进网络世界》、《净化网络的海洋》、《不在网络中“迷失”》、《网络是把“双刃剑”》等课程资源开展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还通过专家讲座、观看网络安全视频等形式加强青少年的网络安全意识;从技术进行改进,利用上网行为管理系统屏蔽了非法网站、广告等不良信息。此外,各中小学校班主任还积极利用数字家长学校、班级微信群开展文明上网的家校联动教育,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三、重视网络安全知识培训
区教育局每年都组织开展教育网络安全业务培训。每年均派出8-10名校长参加全省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培训以及1-2人参加全省网络安全业务培训;组织15-20人参加全市教育网络安全管理员骨干培训,并开展全区中小学(幼儿园)网络安全业务培训。通过各类培训,切实提高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对网络安全的思想认识和业务水平,增强做好网络安全工作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发展;用不好,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甚至阻碍教育发展。面对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区教育局深刻意识到网络安全教育工作的重大意义,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探索实践,培养青少年良好的网络习惯,提升网络安全意识。
感谢你们对我区儿童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单位:路桥区教育局 联系人:罗浙庆
联系电话:89210988 邮 编:318050
路桥区教育局
2023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