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明实践阵地“活”起来,让居民群众“乐”起来。路北街道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聚焦群众需求,开展了一场场有温度、有热度的文明实践活动,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动”起来、“亮”起来、“活”起来。
发挥志愿服务力量
“退休以后闲着没事做”“如果有地方学点技能就好了”“带宝宝的零散时间想要利用起来”……在日常入户走访中,洋洪社区社工了解到,辖区部分退休长者和宝妈有提升技能的需求,她们希望可以学会一项技能,既可以丰富生活,又能够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提升个人价值感。
经过调研及资源整合,路北街道洋洪社区、艳阳天社工组织开展“‘织’愈时光,钩出美好”钩织技能提升小组,邀请到2位来自洋洪社区志愿队,具有丰富钩织经验的志愿者王丽芬、王菊琴进行互动式教学。
钩织看似简单,实则起针、拔针、锁针等处处都有大学问。现场,两位王阿姨结合理论图解,一步步展示新手入门钩织“雪花挂件”的针法,还一对一指导正确的握钩针手势。“这两根手指要拉着线,可以随时调节松紧,这样钩出来的线才能平整。”、
在一勾一挑间,大家手中的“豆豆线”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在指尖跳跃、交织,“长针越钩越顺手啦!”“你看我是不是落了一针?”“我的第一个作品出炉了,太有成就感啦!”……
据悉,本次小组活动共设6节,从2024年11月26日至12月24日,每周二上午在路北街道洋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共有12名钩针零基础居民参加。这样设在“家门口”,嵌到社区里的“小课堂”,不仅为辖区居民提供了一个学习新技能新技巧的平台,同时也拉近了邻里关系,传递了浓浓的邻里情,营造了和谐温馨的社区氛围。
联动社区合伙人资源
作为村社文化阵地活化的市场化尝试,街道牵头邀请社会教辅机构入驻,提供教学资源,结成“合伙人”,以街道补贴部分费用、向村社提供场所,机构派出老师的模式,让围棋、书法、舞蹈、小主持等课程以惠民形式融入村社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阵地活动。
“同学们,在学习国际象棋之前,我们先了解棋子的走法、吃子、胜负和的判定、行棋记录、简单规则和基本常识……”每当周末,和兴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都会“人气爆棚”,国际象棋老师耐心地为孩子们分析棋局,讲解战术和策略。实战练习环节,小棋手们结合所学布局,进行一对一模拟比赛,了解比赛形式和要求。
和兴社区人气火爆的周末课堂是街道引入社会资源,共同打造家门口课堂的生动实践。为了健全基层阵地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各村社引入辖区内商家、两新企业、社会组织、热心居民等力量参与共建共治,形成“社区主理人”“社区合伙人”两支队伍,为丰富小课堂注入新动力。
而在铭泰社区,为了激发孩子的绘画表现能力,通过艺术教育拉近亲子关系,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一场以“悦动色彩,共绘童心”为主题的亲子绘画活动正在火热开展中,吸引了来自社区的多组亲子家庭积极参与。
据悉,为满足百姓生活的多样化需求,将文明实践送到群众家门口。路北街道16个村社均建有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加强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日常管理的同时,通过联动共建等形式,扩充城市会客厅、社区书房,建好管好活动阵地,坚持群众需求在哪里,文明实践服务就在哪里,将文明实践服务延伸至一线。
为推动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长效化、便民化开展,路北街道不断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围绕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主题性课堂活动。同时聚焦“一老一小”,组织隔代亲子课、党群夜校和周末课堂等,提升互动课堂的吸引力和参与度,满足群众精神文化新需求、新期盼。
来源:爱路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