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政府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重点领域 > 建议提案
索引号: 11331004MB1876813U/2024-16257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公开日期: 2024-07-01
有效性 文件编号

关于区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79号建议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4-07-01 14:37 访问次数:

答复意见:

项雪英代表

你在路桥区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关于加快打造“如意柿界”农文旅开发项目 提升白枫岙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第79号)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路桥区委、区政府进一步谋深思路、谋新模式、谋实规划,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加速城乡融合、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抓手,以主要交通干线为框架,以精品村为主要节点,通过串点连线、以点带面的方式,累计创成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镇(街道)各7个、省级未来乡村4个、特色精品村23个;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24个。路桥区连续三年被评为省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优胜县。2024年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600万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谋划未来乡村项目2个、美丽乡村精品村项目5个,并积极争取将“商都乡韵”美丽乡村精品示范带纳入省示范带补助项目,进一步培育地方产业、提升村庄风貌、完善公共服务。其中峰江街道蒋僧桥村申报建设省级未来乡村、白枫岙村建设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峰南村建设区级美丽乡村精品村。

一、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推进。2021年以来,我区陆续编制出台了美丽乡村“十四五”规划和系列实施方案,构建美丽乡村“两条主线、八大组团”的建设格局,将全区48个行政村纳入八大片区组团,加快推动美丽乡村建设面上提升、片区集聚,进一步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其中峰江街道白枫岙村、安溶村、泾山村、谷岙村、苍屿村、上蔡村、峰南村、蒋僧桥村都已纳入八大片区组团,属重点建设村庄在资金补助上给予倾斜。完善梯度培育机制,创新区级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深化“微改造、精提升”行动,深层次挖掘村庄的自然资源和特色传统文化,统筹聚集部门资源,推动村庄风貌、公共服务等连片优化,安排专项资金800万元在峰江-新桥串联13个村社打造“商都乡韵”美丽乡村精品示范带。安排补助资金1060万元,推动峰江街道万达村和泾山村陆续建成区、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村庄面貌焕然一新。自白枫岙村谋划打造“如意柿界”项目以来,我区高度重视,区四套班子领导多次带队调研;区农水局将白枫岙村列入区、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项目建设,计划补助资金650万元(属精品村补助最高档次),今年邀请市农业农村局专家多次到白枫岙村现场指导,全力冲刺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项目建设,并承诺将白枫岙村列入省级未来乡村创建计划;区财政局将“环白枫山游步道建设工程”列入2023年度路桥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对白枫山区块原有山路进行改造、新建约4公里的彩色沥青上山游步道;区交通运输局推动完成对白剑线峰江段白改黑工作,公路面貌焕然一新,进一步提升群众出行的方便程度和获得感,并在今年对白枫岙村部分道路进行白改黑工作,形成村庄美丽公路内循环,同时接入白剑线美丽乡村公路。目前白枫岙村已完成四好农村路、村文化广场、香严寺周边及莲花山脚下观光游步道、如意桥、锦绣桥、莲花山停车场及廊坊等项目建设,峰江街道正与浙江中瀚设计有限公司就以白枫岙村为中心打造“五村联建”规划设计事项进行协商,接下来将启动白枫岙村溪坑整治、香严寺西至十份路大中修项目、游步道及桥梁建设、美丽庭院提升等系列项目建设,高质量打造如意“柿”界地方IP

二、农村人居环境重拳整治。2023年以来,区镇村三级联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做实做细。出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标准”“偷倒垃圾举报奖励机制”,组建指导组、印发宣传册,全方位对区内农村人居环境进行大排查大整治,重点整治道路两侧、房前屋后、田园河塘等地乱堆放及脏乱差现象,并针对“高架、高速、高铁”沿线和城乡结合部、县(市、区)交接区块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宣传先进典型,形成比学赶超的热潮。镇村干部全线发力,持续开展自查、整改、复核的全流程闭环监管,落实责任到村到人,累计清理问题点位2万余处,遗留多年的陈年垃圾已基本清理完毕。螺洋街道、新桥镇、蓬街镇、金清镇在2023年全市美丽人居环境“赛马比拼”中位列“红榜”。

三、农文旅融合发展壮大。出台《路桥区文化旅游体育“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构建“重点突出、两轴联动、板块并进”的文旅空间格局。完成新一轮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排摸确定了全区8大类225个文化和旅游资源单体,为文旅资源的重点开发利用和项目转化提供了科学依据。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2000万元,助推农文旅产业做大做强,按照“串珠成线、连线成片”思路,将A级景点与景区镇、景区村庄、旅游示范基地及“百县千碗”美食店等串联起来,持续推出“新城古韵”“生态商旅”“博海逐浪”“访古寻幽”“彰红显绿”等五条寻味路桥旅游精品线路。积极对接全省乡村旅游运营“五百计划”,借助省市平台培育打造本区乡村旅游运营师、运营团队、运营示范点、运营品牌,提升乡村文旅创新创造活力。组织白枫岙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项目参加2024第三届设计师中华行暨设计赋能台州城市发展项目对接会,推动白枫岙村成功创建省AA级景区村庄。

四、人才培育工作稳步推进。今年以来,我局大力实施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拟定《路桥区“新农人”培育扶持政策》,探索“融资+融智”模式,与路桥农商银行合作举办“新农人”培育计划启动仪式暨“商都农汇 四季百晓”党建联建活动,在小稠村“共富工坊”设立全市首个“新农人”驿站,路桥农商银行为“五业”行业【粮食、蔬菜、瓜果、水产、农机】授信17亿元。重视人才培育工作,开设农村电商、果树种植技术、乡村传统手工艺等培训班,培训“新农人”614人;开展农民学历提升,招收农民大学生25人,村干部学历提升124人。我区获评省级乡村工匠名师4名、省级乡村工匠名师工作室1个。印发《关于深化“驻村百晓”机制优化农村工作指导员(第一书记)选派管理工作的意见》,相关做法获台州日报头版报道。积极组织在乡村规划设计、村庄运营发展等方面有志向、有需求的单位和个人参加各级培训班,今年白枫岙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丁杨军作为路桥区代表每月到各美丽乡村先进县(市、区)学习,提升设计、运营技能,更好地助力村庄发展。

五、资金投入机制愈发完善。近年来,区财政部门持续努力多渠道筹集资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印发《关于全面重塑“大三农”政策体系 健全乡村振兴资金保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优化支农政策和规范涉农资金整合使用,构建“8+1”政策体系【稳产保供、绿色安全、基础设施、农业“双强”、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农民共富、财金协同等8个重点领域和综合性扶持政策1个大类】,逐步推动同一任务事项按照部门职责分工由一个行业部门统筹负责,将不同层级、不同渠道安排的涉农资金纳入同一资金池,着力推动形成政策合力和工作合力。2021年重新制定的《路桥区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年度投入资金是之前的3.75倍,市级精品村最高补助650万元,较原政策增长44%,区级精品村最高补助400万元是原政策的4倍。在不断增加区本级财政支农投入的基础上,区财政局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属地镇(街道)争取上级有关支农专项资金,特别是“千万工程”领域的竞争性激励资金,例如新桥镇田园综合体项目成功入围省级试点项目,获得中央和省级奖补资金1800万元、市级奖补资金600万元,区财政安排配套资金2000万元。以财政牵头的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奖补项目12年间共实施项目215个,其中:道路硬化项目65个、农村饮用水项目6个、河道整治及改造项目97个、村容村貌改造项目23个,其它项目24个,惠及全区90%以上村居,累计投入财政奖补资金1.46亿元,带动社会投资1.19亿元。

六、土地要素保障进一步加强。充分考虑人口资源环境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要求,研究制定村庄发展目标、明确村庄发展方向、制定村庄发展路径。对于农业型村庄单元,规划目标与相关指标中,突出与农业型村庄单元定位契合性;在土地综合整治部分,加强对农用地整理和划定农田整备区的研究,为农业发展提供空间载体;产业发展规划中,突出对一产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对空间区位有特殊要求、确需在村庄建设边界外选址的零星文化旅游设施、农业设施、邻避设施项目等,在符合耕地保护等政策要求的基础上,使用规划“留白”机动指标予以保障。今年我局与区自规局等单位汇编制定的《路桥区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7年)》中已明确原则上每年安排不少于5%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用于乡村重点产业,保障农村产业发展。

下一步,我区将加大工作力度,强化部门合力,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是强化部门合力。在部门协同上,充分发挥区村庄整治办的牵头抓总作用,抓好统筹协调、整合资源、组织实施,进一步理顺区级相关部门的工作关系,推动各有关单位开展常态化沟通联系,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作配合,合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例如与区卫健局合作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不断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以强化公益性、扩大覆盖面、提升服务功能为原则,深入推进新改扩建政府办村级医疗机构项目,部署实施区域“心电一张网”建设,通过整合区域优质医疗资源,推行“基层筛查、总院诊断、急慢分治、闭环管理”的诊疗模式,持续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与服务下沉。同时加强前期调研,尊重村民意愿,充分协调规划与现状的矛盾,因地制宜设计未来乡村“九大场景”,提升村庄规划编制质量。完善对建设村的指导和帮扶机制,因村制宜对规划项目的可行性和适应性开展研究讨论。

二是加大投入保障。加快构建多元化要素保障供给机制,多渠道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资金的保障能力。积极争取上级部门资金投入,倡导新乡贤文化,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逐步研究以政策扶持、资金支持、返利返税等多种形式鼓励引导有条件、有实力的实体和个人参与建设。坚持“党政主导、农民主体、多方参与”的思路,以“集中资金、统筹兼顾、示范突破”为原则,把各部门相关项目有目的地倾斜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去,明确要求“十百”工程的点定到哪里,包括四好农村路、一事一议、清洁家园、河道整治等建设配套项目要跟到哪里,形成协同作战的局面。

三是深化和美共建。以“三清三整三提升”为重点,常态化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深入推进精品村创建,因地制宜实施沿线基础设施、房屋立面、景观绿化等改造提升,着力打造白枫岙“如意柿界”等一批美丽片区。融入运营设计理念,转变设计思路,从产业发展和村集体经济增收角度出发在美丽乡村设计环节对各个项目进行优化调整,科学使用建设资金,确保项目投产后能产生经济效益。积极探索专业团队进驻运营村庄发展,并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投向村级增收项目,为民间资本参与乡村建设打开新通道。

四是坚持产村融合。一方面,推进美丽乡村与农民增收互联互动,重点打造桐屿螺洋“田园山水游”、新桥横街“稻香果园游”等精品旅游路线,鼓励群众投资,以闲置农房或农特产品资源入股,兴办农家客栈、乡村酒吧等。同时,持续用力推进农业产业招商引资,加快推进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省级创意农业试点县、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整县试点示范、农业产业特色小镇建设。鼓励种养殖主体开展绿色农产品申请认证,提升我区优质农产品比率,打响商都农汇区域品牌。另一方面,推进美丽乡村与集体经济互助互享,深入开展党建引领“村村百万”共富先行工作,实行“一村一策”,因地制宜布局特色产业,并安排国企结对帮扶,建立健全村集体经济发展长效机制。组建强村公司,探索入股分红机制,以共富工坊为载体,推动乡村多产业、多元素跨界融合,确保农户和村集体共享改革红利。

五是挖掘文化底蕴。常态化开展艺术展演和推广活动,持续深化“一村一歌”“一村一舞”“一村一赛”“一村一品”“一村一馆”等品牌创建活动。以蒋僧桥“彰红显绿”未来乡村建设和白枫岙“如意柿界”美丽乡村精品村等项目为抓手,加快新业态培育工程,鼓励并指导策划“一镇一节”,突出地方文化特色,搭建美食、会展、音乐、运动等相互融合的文旅体消费平台,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深化党建联建优势,挖掘利用好路桥文化、旅游、农业资源禀赋,推进农旅融合式“共富工坊”建设,组织和邀请知名文旅投资公司、运营团队、文创企业、旅游院校等单位,为重点区域乡村旅游就项目规划、运营管理、市场营销、品牌培育等开展公益指导和面对面接洽。

六是推动宣传引导。丰富活动拓展宣传广度,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阵地,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各类宣传引导和志愿服务活动,推进道德标杆引领和文明风尚培育,不断扩大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通过新媒体平台加强宣传,利用美丽乡村、垃圾分类等主题宣传活动的契机,不断激发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一起做”,使村民真正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和最大受益人。完善村规民约,将村庄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内容写入村规民约,引导群众互相监督,加快推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同时围绕打造技能型社会,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多渠道、多层次、多载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打造“新农人”“五师”队伍,培育“五业”人才,推动乡村新质发展。

感谢你对路桥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单位:路桥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联系人:梁炜

联系电话:82439091                邮  编:318050


信息来源: 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