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1004736873592R/2024-16260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区民政局 公开日期: 2024-07-02
有效性 文件编号

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24-07-02 15:43 访问次数:

第一部分:2023年工作总结

2023年以来,路桥区民政局在台州市民政局的业务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力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是聚焦“弱有众扶”,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开展专项治理“回头看”工作,针对社会救助、儿童福利、养老服务、社会事务、残疾人两项补贴五大领域开展全面排查,及时将发现的问题整改到位并完善长效机制,切实巩固专项治理工作成果。构建“助联体”救助网络,实现区级“助联体”实体化运行,定人定岗、落实专人负责,推进镇(街道)“助联体”服务站和村(社区)“助联体”服务点建设,实现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全覆盖。开展慈善信托,积极与有合作意向的企业寻求合作,通过善行浙金“一路同行”对口帮扶,完成250万慈善信托。

二是着力“老有康养”,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建设路桥未来康养城项目,该项目已正式动工。提升为老服务能力,新增持证护理员68人,新建成“老省心”综合体3个,实现康养联合体镇街道覆盖率60%。优化养老助餐服务,绘制全区老年助餐需求图、老年助餐点位图和老年助餐辐射图3张图,打造“两中心”食堂、村社食堂、养老机构、社会餐饮互补的多维助餐模式,实现全区老年助餐需求全覆盖。目前共有常态化开火老年食堂23个,全年完成助餐服务50万人次。积极招引品牌养老服务企业,引进中国居家医疗照护领导品牌上海福寿康公司承接路桥街道服务中心和照料中心托管,倒逼本土的养老服务企业提质升级。开展全区特困供养服务机构排查,共排查养老机构11个,其中特困供养机构5个,入住特困供养人员141人,未发现有补助资金申领、使用方面的问题。加快推进市级试点医康养护一体化综合集成,古街社区已开展家庭病床对象试点,由恩泽医院上门开展服务,为推动台州市医康养护综合集成改革提供路桥经验。

三是加强城乡社区建设,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建强专职社工队伍,招录专职社区工作者和基层民政经办服务人员44人,组织“雄鹰孵化”传帮带活动,建立帮带师资库97人,开展专职社工菁云计划,完成180人业务培训。加强社工人才发展,今年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我区考试报名总人数达3333人,创历史新高。推进清廉社会组织建设,以行业协会商会收费行为整治、等级评估提升行动为抓手,开展全区社会组织“两个覆盖”提质增效行动,常态化开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僵尸型”社会组织清理整治专项治理行动,推动社会组织党建阵地全面建强,建成台州市博爱医院、台州市骨伤医院、区外国语小学、区蓬街私立小学、区二手车行业协会等示范点5个,相关工作被《中国社会报》以及省清廉社会组织建设工作专班录用。

四是强化民政事务管理,提高基本社会服务水平。牵头组织开展椒黄路三交点、黄路线界线界桩联检,并签订三区、镇街道相邻平安边界共建协议书,维护平安边界长期和谐稳定。开展全区首部地名志典册收集修编工作,专题组织专家评审会,全方位对《路桥志》的编章节等进行评审。在路桥十里长街举办“红巾满长巷、商都践新风”宋韵“5·20”集体婚礼,完成“十里长街”户外结婚登记颁证基地建设,并以此为契机宣传婚俗改革精神,营造移风易俗、婚事新办的社会新风。

第二部分:2024年度工作思路

2024年,路桥区民政局班子将全面开展下基层调研,深入谋划工作项目,不断加强和改善基本民生保障、推进和深化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和优化基本社会服务,争取工作再上新台阶。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全面兜底,基本民生保障彰显精准度。以“弱有众扶”为抓手,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强化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用,加快构建城乡统筹、分层分类、精准高效的新时代社会救助体系。开展社会救助综合治理行动,建立职责清晰、上下联动、规范有序的排查整改工作机制,确保社会救助综合治理工作查到位、督到位、治到位。深化“助联体”实体化运营工作,充分依托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助联体”网络,开展有针对性、广泛性的救助服务项目,落实区助联体建设五星标准运营,织就“需求+资源+服务”供需信息集成网,推进社会救助由单一物质救助向精准、可持续的“物质+服务”模式转变。打造未成年人保护服务阵地,推进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实体化、项目化运行,织密多层次、立体化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网络。深化精康融合行动,积极构建以社会福利机构、残疾人服务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中心的服务架构,创新工疗服务模式,充分发掘路桥小商品经济发源地特点,打造具有路桥本地特色的工疗服务品牌,实现传统商贸精神与“共同富裕”和“精康融合”行动的同频共振。

二、全力提质,养老服务发展彰显显示度。以“老有康养”为抓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事业,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多层次、专业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争取实施路桥区社会福利中心国企化改革工作,实行标准化、连锁化、品牌化运营,激励国有企业采取市场方式与民营养老机构良性竞争、相互促进,推动各养老机构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加快推进未来康养城项目建设,在螺洋二友建设路桥区未来康养城,填补我区高端养老机构空白,带动我区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提升,目前该项目已动工,谋划与省内头部国企物产中大合作运营建设。系统建设“老省心”综合体,根据各镇(街道)实际情况以及老年人养老需求科学完成选址,拟在路桥街道古街社区、路北街道隆湖社区以及银安社区建设“老省心”综合体3个。持续优化养老助餐服务,优化多维助餐模式合理布局,2024年计划新增助餐服务点36处,实现服务人次85万,切实保障老年人吃得方便、吃得安心。实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为60周岁以上的经济困难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户一策一档”进行能力评估复核,建设家庭养老床位、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计划安排资金325万,完成家庭养老床位200张,居家养老上门服务420人次。强化养老护理队伍建设,建立养老服务从业者激励机制,探索养老护理人才奖励政策,打开养老护理人员的成长晋升通道,提升养老护理员的获得感与荣誉感,使更多年轻人能走进来、留得住。

三、全域夯基,基层社会治理彰显参与度。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履责、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相结合的“五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深化基层治理“五社联动”,不断完善“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会公益慈善资源为补充”的现代基层治理机制,形成多元融合、联动发展、各方参与的治理新格局。优化社区服务综合体建设,统筹整合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社会工作服务站、社区志愿服务站、公益慈善设施等,分层分类打造集基本公共服务与便民惠民服务于一体的社区服务综合体,计划打造路南街道迎宾社区、峰江街道兴峰社区和路北街道五洋社区3个社区服务综合体。加强专职社区工作者规范管理,深化传帮带作用,建构个性化、层次化、有针对性的全周期培训赋能体系,打通晋升渠道,激励社工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增强村(社区)组织动员能力,充分发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社区公约在城乡社区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推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加大社会组织培育扶持力度,加强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和人才培养,发挥区社会工作协会的引领作用。持续推进清廉社会组织建设,加强社会组织清廉文化阵地建设,积极打造示范性清廉社会组织,常态化推进非法社会组织打击和“僵尸型”社会组织整治工作,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

四、全心为民,基本公共服务彰显满意度。系统推进婚俗改革,以5A级婚姻登记机关为牵引,“十里长街”户外结婚登记颁证基地为依托,结合“5·20”、七夕等节日深入实施婚姻家庭辅导服务,构建新型婚育文化,弘扬良好家风家教,全面推动婚姻领域移风易俗。持续深化殡葬改革,加快“浙里逝安”一件事集成,推进六项基本殡葬服务全域免费和节地生态安葬建设,全面实施节地生态葬法,倡导厚养礼葬和绿色文明祭扫,树立绿色文明殡葬新风尚。推进横街镇百洋公墓一期建设,该项目总用地面积约10亩,计划建设2600个墓穴。启动南山公墓改造前期准备工作,为2025年项目储备夯实基础。优化地名公共服务,健全完善地名管理体制机制,推进乡村著名行动,深入挖掘具有历史价值的特色地名,开展地名文化服务与文化建设,因地制宜,促进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出版路桥区首部《地名志》。

信息来源: 路桥区政府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