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复意见:
庄婉露、王江、应宛妤、林勇、陈玲初、张建民、王洪通、陈雅、徐明建、罗俊等10位代表:
你们在路桥区七届三次党代会上提出的关于《优化对外来人员关爱政策》(第8号)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路桥发达的民营经济和活跃的商贸文化,吸引了大批流动人口前来经商务工。庞大的流动人口群体繁荣了路桥的消费市场,给路桥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为路桥的城市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为让流动人口在路桥“留得住、留得好”,我们在工作中结合路桥实际,出台关心关爱流动人口相关政策,努力完善服务,强化权益保障。
一、加强警务融合,做实全科网格
以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提升工程为抓手,以全科网格建设和网格警务大融合为切入点,以预防“民转刑”为主线,通过“党建引领、联谊搭台、自管运行”的流动人口再组织化运行模式,夯实基础、加强管理、优化服务,全力做好网格流动人口管理和参与社会治理各项工作,促进流动人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实现共建共治共享。一是全面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纳入网格重要工作内容,切实做好流动人口居住登记,实行“租前安全把关、人来登记、人走注销”,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服务优、管理准。二是预防“民转刑”为主线。通过走访、开通片警微信小号等形式,多渠道了解流动人口需求,开展流动人口矛盾纠纷排摸,第一时间做好立体式调处化解,确保预防在前,解决在前。三是深化流动人口自我管理。通过新居民联谊会、流动人口自管会等为纽带,发挥流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流动人口积极参与网格矛盾纠纷调解、消防安全检查、平安三率宣传等社会治理工作。
二、加强部门联动,强化劳动保障
为保障流动人口合法权益,通过线下、线上多种途径,依托各镇(街道)基层网格全面排查、跨部门联合抽查、重点领域滚动核查等形式,狠抓项目制度长效机制建设落实,全面督促、助推企业规范用工。一是加强欠薪防范。为确保流动人口合法权益,开展多部门联动地毯式排查,今年排查在建工程项目121个,重点检查52个在建政府性投资工程项目、13个发生过较大欠薪问题项目,密切关注重点行业(公投、城建、金投等7家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建设项目),全面摸排工程项目劳动纠纷隐患。二是深化源头治理。2023年建成全省首家“安薪工作站”,壮大根治欠薪专业化力量。加强工地项目劳资专管员队伍建设,累计发放劳资专管员证书1093本,充分发挥劳资专管员作用,推动工地欠薪在工地内部化解。加大欠薪防治工作宣传,持续开展“开工第一课”活动,组织根治欠薪宣传进企业、进工地、进社区,分发宣传资料2.5万份。 三是加大联合调处。强化人社、司法、法院多部门联合的“欠薪纠纷诉前化解机制”应用,有效避免案件反复情况,减少投诉处理时间。机制建立以来,已受理欠薪投诉举报案件1504件、涉及人数2347人、涉及金额1638万元。落实《路桥区欠薪处置“属地管理”事项工作导则》,发挥好镇(街道)属地责任,强化行业主管部门“管行业管欠薪”监管责任,推动各部门、镇(街道)共同处置,实施以来国平台欠薪线索处置效率提高36%,件均处置时间缩短6天。
三、加强热点研判,保障合法权益
我区接收流动人口消费投诉的渠道主要有网络、电话、来人来访、来信等多种途径。其中通过全国12315平台投诉约占诉求总量的47.9%;通过浙江省民呼我为统一平台投诉,占诉求总量的47.1%;来信投诉占诉求总量的4%;无来访投诉。调解成功率为67.02%。为优化消费环境,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我们多措并举畅通流动人口投诉渠道以及提升调解的成功率。一是畅通投诉举报热线。日常工作与值班备勤相结合,确保24小时有人回应,应急件2小时内回复,及时处置率100%,保证流动人口消费投诉得到100%回应。并对消费投诉应示尽示,除了在全国12315系统公示,公示率89.3 %,且在各基层所显著位置公示辖区投诉率高的企业被诉及调解情况,为流动人口选择企业提供参考。二是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涉及农村集贸市场,街区,综合体等,线上以案说法发布消息警示。分类别对流动人口关注的各行业经营主体开展约谈。三是开展多元化调解机制。与法院,司法等部门联系,解决处置过程中的难点堵点。并在消费密集场所,市场等地设立消费维权联络站,打通维权最后一公里,全区设联络站24家。使流动人口纠纷得到第一时间调解。四是强化诉转监、诉转案。及时对流动人口投诉热点领域进行大数据专项分析,加强监管。在处置投诉过程中发现有违法行为,及时深入调查,切实保护流动人口消费者合法权益。五是组织业务人员回头看。对处置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并开展交流探讨,使处置更规范公正合法。以此来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从而公平公正依法解决各类消费纠纷。
四、加强资源统筹,助推积分功能
为循序渐进地满足和实现流动人口群体日益增长的对社会公共资源的需求,缓解资源的有限性,2019年我区出台了《路桥区流动人口积分制管理实施办法(试行)》,根据办法流动人口凭积分高低,梯度享受部分优质资源。一是积分的结构。积分由基本分、加分、减分、一票否决四部分构成,有一票否决事项的不列入积分制管理。办法采取的正向加分和负向扣分机制,促使流动人口增强自身综合素质,严格约束和规范自身行为,积极接受相应社会管理,将自身贡献和社会需要对接起来。比如计分标准中五险参保项目有利于保障流动人口的权益;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等社会贡献项目有利于激励流动人口的社会正能量;失信、违法等扣分项目是对流动人口行为上的一种规束。二是积分扩充。为进一步加强对外来高素质流动人口的吸引力,根据市区相关文件精神,我们在积分办法基础上增加了新商贸人才和台州技工的积分奖励项目;疫情期间,为关心关爱流动人口,区政府出台“我在路桥过大年”活动通知,开展一封节日慰问信、一份节日红包、一份稳岗补助、一份劳动保障、一份积分奖励等等为内容的“十个一”活动。三是积分应用。目前我区流动人口积分主要应用于随迁子女的就读公立学校。自积分制实施以来,教育资源共享有了很大的提升。一方面从积分入学人数占申请人数的占比:从刚开始时的11%,逐年提升至2021年的19.3%、2022年的59.2%,到近两年来的入学率100%;另一方面从学校资源:各辖区基本都共享了一定比例的优质资源,比如路桥街道的实验中学、路南街道的三中和路南小学、路北街道的南官小学等等。这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流动人口的后顾之忧,增加了流动人口对路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四是积分应用拓展。为进一步完善积分制的实施,拓宽积分制的应用,下阶段我们将结合路桥公共服务资源承载能力,兼顾流动人口群体预期需求,以居住证为载体,积分制为手段,除应用于积分入学外,加强拓展积分在参政议政、旅游等方面的功能应用,梯度向流动人口群体提供更多的特定优质资源,让流动人口有更多的获得感。
感谢你们对我区流动人口工作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