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持续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建议
周建斌
技能型社会建设是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题中之义。近年来,根据《路桥区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工作方案》,我区以基本单元建设“1255”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步伐,如打造“路桥数字商贸技能赋能中心”,创办台州首家民办技工学校,开工建设路桥职教中心,积极筹建台州技师学院路桥分院等,技能培育基础更加扎实、人才教育体系更趋完善,产业发展支撑更加有力,取得了显著进展。技能型社会既是一个全社会技能形成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资源配置的问题;既是一个劳动力技能培养培训问题,也是一个社会制度匹配问题;既是一个多领域整体性政策设计问题,还是一个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问题。就当前我区实际情况而言,建设技能型社会面临以下瓶颈制约:
(一)基础支撑薄弱。目前技工培育体系还不够完善,学徒、技工、技师全链条“八级工评价体系”还没有基本形成,在职业技术教育、技能等级评定、技能竞赛赋能,以及领军技工人才打造上还需努力;覆盖全体劳动者、贯穿全生命周期、服务全产业链的技能体系还未成型,技能培育质量、技能就业环境、技能创富成效、技能生态氛围落后于省内先进县市。
(二)产教衔接割裂。技能教育与产业发展相互衔接配套不够,产业技能工作清单还没有规划,人才链与产业链各行其道造成需求与供应成为“断头路”。新业态从业者的平台经济和平台运营人才相对薄弱,平台创业创新机制不够完善,技能培训师资队伍储备比较滞后。
(三)技能试点面窄。技能型社会建设需要各行各业的从业主体和技能人才广泛参与。对照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工作方案要求,目前进度滞后,尤其是培育动员和发展参与的社会主体面较窄,技能人才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台子搭好、锣鼓响起,主角却没有全部到位。
技能型社会是复杂的“技术—社会”系统,创建技能型社会需要久久为功、接续接力。破解上述制约,要在打造高质量技能教育与培训系统、构建全方位技能型人才保障系统和营造崇尚技能的文化环境与社会氛围上下功夫,具体建议如下:
(一)坚持服务产业导向,强化发展规划。一是明确产教发展规划。要着眼当下放眼将来,依托我区已形成“4+2+2”梯队式产业链体系,加大新能源汽车、机械(植保清洗)、金属再生、智能卫浴等技能人才培育力度,让职技校(院校)真正成为路桥产业发展和技能人才培育的“加速器”。强化师资人才推动产业教育升级换代,形成产业人才集聚发展高地。二是夯实产业转型基础。规划产业转型升级时,同步规划高端产业人才培育,升级配套师资力量和前端实训装备,为产业发展转型提供人才保证。三是着眼引育高端人才。加大对高技能人才招引力度;引导更多的师生有志于“以技立身”、“以赛促训”,形成技能化、产业化和职业化的社会融通发展氛围。
(二)坚持供需选择导向,深化职技融合。一是支持校企联合培育。发挥职技院校优势,与企业需求对接,加强在校技工人才的实践训练。建立职技校工匠学院,助推校企融合发展。加大校企高端技术设备开发和应用改造投入,在产业研发投入上给予政策支持,并在年度人才、科技发展等项目方面予以奖补。二是优化技能提升模式。引进产业投资基金参与校企合作科研项目和人才培育嫁接。充分利用行业协会和研发中心、高技能人才工作室和产学研基地优势,深化产学研一体的高层次人才培育模式。优化企业技能等级认证方式和程序,保证技能人才等级证书含金量。三是拓展行业技能平台。梳理优势产业和发展需求,推动试点企业平台先行行试,以点带线、以线扩面,创建全区域、全行业技能型社会。加快建立技能人才储备库,强化供需联动,以企业发展需求带动职技院校的技能优势,实现供给侧和需求侧互动互补。
(三)坚持技能强区导向,发挥机制优势。一是打造尊师重教高地。技能导师是技工成才的关键,要赋予职技院校师资聘用自主权,鼓励院校在校企高技能人才中双向选择,把劳模工匠请进校,让名师名匠进企授课带徒。建立技能人才领头雁制度,对作出贡献的优秀高技能人才落实人才激励政策。加大技能人才培训和继续教育宣传,部门联动推进产业工人学历技能提升,让技工成为社会人人向往的一份优势职业。二是完善技能职级管理举措。落实技能人才培育政策,健全高技能人才评价管理体系,完善政府主导、企业实施和社会监督的职级考评机制。强化监督管理和服务,实行评价机构动态管理,建立负面清单和退出机制。三是提高能级工资比重。建立能级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出台产业技能人才区域指导性工资,推行“股权激励”、“技薪挂钩”机制,增强引人、留人、用人的政策感召力,让技能人才成为企业的心头肉、社会的体面人。
答复意见:
路人社函〔2024〕12号 A
台州市路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区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13号提案答复的函
周建斌委员:
你在路桥区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关于持续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建议》(第13号)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人力资源建设重要论述精神和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劳动者提技提效,努力构建技能培育、技能创富、技能生态体系,推动技能型社会建设取得更大突破性进展、形成更多标志性成果,促进在全社会形成“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的社会形态,加快建设适应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养劳动者队伍。
目前,我区技能型社会建设工作已初见成效,今年3月全国职业能力建设工作座谈会在我区召开,俞家栋副部长和各省人社厅副厅长考察我区数字商贸技能赋能中心、小稠村两个技能型基本单元点位。去年12月,全省技能型社会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我区数字商贸技能赋能中心点位纳入考察点位。今年以来,经过我局会同相关部门、镇(街道)的共同努力,我区职业技能培训目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8215人次(全市第1),新增技能人才3949人(全市第3),新增高技能人才1226人(全市第6),新增数字高技能人才395人(全市第4)。
一、锚定产业需求,强化技能人才供给
一是夯实高素养劳动者培养基础。引导路桥中等职业技术学院加强毕业生技能等级考证工作,今年路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共有710名毕业学年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涵盖钳工、电子商务师、制图员等产业需要的工种。与省市人力社保部门、路桥区委、区政府沟通汇报,以及和台州技师学院、台州市恒勃技工学校多次对接,目前正在推动台州技师学院、台州市恒勃技工学校合作办学“台州技师学院路桥学院”,促进恒勃技工学校从民办向混合所有制合作办学转型,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效。
二是促进企业自主认定。企业是技能人才培养和需求的主体,我局坚持政策引导、强化激励,有序扩大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备案企业规模,引导企业发挥好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的主力作用。围绕“制造之都”“商贸之都”的定位,积极拓展制造业企业所需工种,促进技能链与产业链高效匹配,不断提升二产技能人才比例,特别是数字高技能人才,着力在数控铣工、数控车工、电子商务师、互联网营销师、供应链管理师等工种上进行突破,加快培养高精尖技能人才和产业紧缺人才。开展新一轮企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备案,今年新备案企业12家,累计备案企业164家。
三是凝聚合力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先后召开镇(街道)职建工作部署会;培训机构和技工职业学校、数字高技能培训相关企业、技能创富型企业座谈会。会同红十字会、消防救援大队,持续开展培训“进机关、进部门、进校园、进企业”活动。和贵州平坝区人社局多次对接,建立跨省培训合作机制,为贵州籍老乡提供免费技能培训服务。
二、促进供需平衡,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一是推进工匠学院建设。为优化我区工匠人才培育和培训体系,发挥职业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础性作用,以台州市恒勃技工学校为基础建立路桥工匠学院,通过优化劳模工匠导师队伍、量身定制培训内容等服务,不断满足广大产业技术工人专业提升需求,为技术工人成才搭台、成长赋能。
二是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作用。对接产业发展需求,构建有利于技能人才创业创新的实践载体,推动大中型企业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全区现有技能大师工作室25家、杰出工匠20人、市级首席技师15人、区级首席技师10人。以技能大师工作室和高技能人才为引领,发挥其在技能培训、技能攻坚、带徒授技等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累计带出各类技能人才2500余人。
三是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融合。及时调整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培训工种,今年以来新增互联网营销师等多个培训工种。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一体化、专业学历教育与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一体化,系统培养具有专科层次素质的高技能人才,从而满足路桥不断增加的职业技术人才需求。
三、完善工作机制,营造崇尚技能良好氛围
一是由点及面推进基本单元建设。坚持将基本单元作为可感可知的技能窗口,在小稠村以“小稠大技”为主题,大力培养农技人才和电商达人。在商城整合创设“路桥数字商贸技能赋能中心”,通过“五主五业”模式打造“30分钟技能学习圈”。加强赋能中心常态化建设,引进九贝传媒、泽数科技等企业实体入驻赋能中心,开展培训9期共计560人次,新增互联网营销师高级工70人。邀请支付宝、抖音集团巨量认证等实地考察赋能中心,推动数字技能培训认定合作业务和一试双证试点。发挥了体验中心的作用,红领巾小记者研学团、小学生科普研学团等多次在此进行研学实践活动,赋能中心发挥了由点及面的扩散效应。
二是加强技能人才优质服务供给。面向全区制造业企业技术工人开展“星级技工”评价,近3年共评选“星级技工”2806名,并按星级等次给予1000-5000元的一次性奖励,同时赋予景区免门票优惠、就医“绿色通道”、流动人口积分、子女优先入学等激励政策,更好地引育留用技能人才,发挥其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目前已经帮助2名高技能人才办理子女入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介及入企宣传等形式,努力为高技能人才成长成才舆论造势,通过宣传各行业的技术能手和技术标兵事迹,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技能人才、争当技术标兵的良好氛围。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引擎效应,塑造“技赢未来”竞赛品牌,每年举办职业技能大赛10余场,评选区级技术能手20多名。推出“技能共富贷”系列金融普惠政策,已为5家技能型企业和397名技能人才累计授信3.09亿元。
三是引导企业开辟优秀工匠的上升通道。持鼓励“技高者多得”,推动技能人才技能水平不断提高、收入稳步提升。制定《路桥区技术工人薪酬分配指引》,指导企业将员工技能等级与薪酬待遇相挂钩,全区已有139家规上企业“技薪挂钩”。引导企业建立内生型技能人才评价办法,推广技术职称与职业成长并行模式,进一步拓宽技工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引导企业建立股权激励办法,让技能人才从“打工者”变为“合伙人”,共享企业发展红利。全区已有10家企业实行股权激励,如八环科技建有2个员工持股平台,有80多名员工合伙持股。推荐10名高技能人才纳入“三支队伍”宣传,《浙江台州路桥区探索技能型社会建设新路径让更多技能人才站上“C位”》被《中国组织人事报》刊发。
感谢你对技能人才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单位: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联系人:俞 翔
联系电话:82521287 邮 编:318050
台州市路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