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复意见:
郭莹莹委员:
你在路桥区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培养中小学生爱国情怀,弘扬民族精神》(第175号)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路桥区积极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目前全区建有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6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4个(省级2个、区级12个),57所家长学校。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坚持联动,强化资源整合
一是建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联动机制,由区文明办牵头,会同宣传、教育、文化、共青团、关工委、妇联等部门,做好顶层设计,查找问题,研究对策,强化青少年新时代爱国主义协同教育。
二是建立内化提升机制,以普通中小学、中职学校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以课堂教学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把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学校的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等学科的日常教育教学中,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三是建立基地与学校结对共建机制,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宣传月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强基地与中小学校的结对共建,逐步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
二、坚持革新,强化宣教实效
一是重视德育工作人员党员优先。强化阵地意识和意识形态工作,切实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德育宣教素质和水平,逐年提高学校德育校长、德育主任、共青团书记、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德育工作者的党员比例。要求配备德育校长、德育主任和团委书记(少先队辅导员)人选时,适当先考虑党员人员。
二是提高思政课教师爱国主义教育能力。每学年有规划地对思政教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能力的培训,让他们深入学习爱国主义理论,不断更新知识,树立坚定的爱国信念,以身作则,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关注学生特点和需求,针对性施教,将时事热点融入教学,增强现实感。组织学生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行动中体会爱国。
三是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目前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学科课时总量为430学时,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学科课时总量为200学时,一至九年级均为2课时/每周。自2016年《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材修订以来,我区每学期都组织广大教师进行网络、现场、校本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做到全体课任教师不培训、不上岗,力争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能落地、生根、开花。
三、坚持实践,强化体验内化
一是组织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每年在9-10份组织全区中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宣传月活动和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2023年在《关于在全市青少年中深入开展“弘扬垦荒精神·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的通知》、《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组织参加第五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的通知》《第30届读书教育活动四项全国性活动的通知》等活动中全面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二是组织开展爱国主义主题班(队)会、团(队)日活动。各学校要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新学期的重要课程,借助德育重点(特色)项目、校园文化和文明校园创建、双拥模范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等活动实践载体,发挥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作用,组织学生开展注重体验、富有成效的主题班(队)会和团(队)日活动。
三是利用节日推进师生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结合“九·一八”纪念日、国庆节、烈士纪念日、建队节等重大节假日,大力营造浓厚的节庆氛围,有序开展各项庆祝活动,促使师生进一步强化国旗意识,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增强祖国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加强爱党爱国教育。
四、坚持补短,强化普及落实
一是加强公民办学校德育互动。在民办随迁子女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相对薄弱的背景下,开展公民办学校结对共进活动,助推民办学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主题班队会、国旗下讲话、校内外主题实践活动等途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等,全面帮助民办学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二是推进亲子爱国主义教育。在青少年及家庭中提倡读原著、读经典,以经典诵读比赛、亲子诵读、微信群集中展示每日诵读成果等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经典诵读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辉煌历程,学习中华传统经典文化,感受汉语语言的无穷魅力,从而激发少年儿童对新中国伟大事业的骄傲和自豪,增强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坚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斗志。
今后我局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创新宣教方式,开展“互联网+爱国主义教育”,向家长和青少年推送爱国主义教育优秀短视频等现代媒体,让爱国主义教育充满活力。
感谢你对路桥教育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单位:区教育局教育科 联系人:徐美萍
联系电话:0576-89210979 邮 编:318050
台州市路桥区教育局
2024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