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得好,群众“幸福”的底色就更足。为进一步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路北街道多个社区探索“积分制”管理模式,引导辖区群众主动参与小区治理、文化服务、邻里守望等志愿服务活动,用“小积分”撬动“大治理”,全面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社区“主理人”以行动换积分
“小朋友们,尤克里里的美好寓意是‘到来的礼物’,今天我们要动动小手,画出自己专属的礼物……”暑假期间,洋洪社区邻里会客厅里热闹不已,公益暑托课程花样翻新。当天的手工课环节,木质尤克里里毛坯被志愿者们整齐地摆放在桌上。社工姐姐详细讲解绘制步骤及组装方法,孩子们迫不及待投入创作中。
当尤克里里遇上彩绘,奇妙旅程就这样开始了,一支画笔,几色颜料,浅浅勾线,浓浓涂色,孩子们灵感飞扬。“这个颜料加水可以少量多次,慢慢调出自己想要的深浅。”志愿者们在孩子们身后默默关注,第一时间给孩子以指导和帮助。很快,一把把色彩斑斓的“独创”尤克里里闪亮登场,尤克里里“大军”成了社区活动厅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这样的公益课在社区每日如期而至。而每当开课,现场少不了的就是身穿红色马甲印着“向洋而生 美好同行”字样的志愿者身影。
“我们社区有党员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共享奶奶等,以社区居民为主,很多志愿者都是常驻的。”洋洪社区党总支书记解晓娜说道。
除了志愿服务,尤克里里、帆船、烘焙器材等都是由社区“主理人”提供,而这得益于社区益路向“洋”服务联盟下的“主理人”计划。
洋洪社区辖区内拥有洋洪小区、星光耀、星光园、美辰园、珠光商务楼等多个小区,常住人口4500余人,儿童占25%,老人占20%,妇女占27%。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渴望日趋强烈,加强社区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提高社区服务居民水平迫在眉睫。为此,社区探索建立了积分管理制激活“主理人”服务活力。
“个人参与公益服务或志愿活动按小时积分,每小时可获得5分,不足1小时的按1小时计算,可凭积分卡到社区或合作商家兑换相应价值的服务或者礼品。”解晓娜介绍说,积分制按照服务时长和难度打分,单位或团体等参与公益服务或志愿活动则按次数积分,每参加一次服务或活动可获得10分,每50分可评一星,最高五星。每年根据上年度总积分排名分别评出年度“暖洋洋”个人、单位或者团体,并颁发荣誉证书。
获得积分后,如何兑现?目前有四种兑换模式,即社区“使用权”。比如,社区公共空间驻扎,提供运营空间,采取市场化方式提供公益、低偿服务;社区综合便民服务,通过活动共办,提供健康义诊、培训、免费理发等各类常态化便民服务;社区共享“云”服务,不能够在社区驻扎运营的,可以单场次或无人驻守的形式进行产品的售卖或品牌的宣传。
“除了空间使用权,我们还会优先招募周边的社区居民、大学生、社会企业、社区社会企业群体。通过社区与居民的‘双向奔赴’,激活居民反哺的向心力。”解晓娜补充道。
社区“合伙人”以积分焕新风
在社区服务开展过程中,发现不少居民有着强烈的参与意愿,但苦于没有发挥平台、没有参与机会、没有适配能力,阻挡了参与志愿服务的脚步。为此,五洋社区探索推动了“合伙人”积分制。
依托“五洋·益起爱”公益品牌,社区在每季度开展的公益义卖活动中,挖掘资源和力量,与各类组织和个人签订公益协议书,将其获得利润的30%作为慈善义捐,在现场设置捐款点位,发放爱心证书,参与的“合伙人”可凭证书累积积分,同时也为社区的慈善基金加入资金流,更好地开展各类慈善活动。
如何让“合伙人”更加优质?社区以积分赋能的方式,提升志愿服务资源动员能力。社区邀请辖区内的离退休干部、退休教师,定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领导力培训,帮助提升专业能力,提供发展机会。通过赋能,注重提升,让潜在“合伙人”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加入志愿服务的队伍中。
“合伙人不再只是单纯的爱心奉献者,而是通过与社区的双向互动,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有效整合社区周边资源,更好精准服务于社区居民,形成‘双赢’局面。”五洋社区党总支书记邵湛雅说道。
而在路东社区,积分制以“合伙人”星级制度呈现。社区面向各行各业的达人、联建单位、志愿者、社会组织等“合伙人”,建立资源数据库,设置1星到5星,五个星级的“合伙人”。通过服务质量、居民反馈、社区贡献度等,逐级递升。
每个星级均设定相应奖励,如优先权、额外资源、荣誉证书等。而社区则通过提供培训与发展机会,定期组织交流会,分享经验、讨论问题和相互学习,帮助“合伙人”提升能力,升级星级,实现组织联建、资源共享、服务联动。
以行动换积分、以积分转习惯、以习惯化新风。如今,“积分兑换”管理新模式不仅激活了社区治理的“一池活水”,充分体现了奉献得到回报、付出具有价值、人人皆为受益者的理念,还为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居民们亲身感受到环境日益美化、邻里关系愈发和谐、社区治安持续向好的显著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