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1004730293685J/2025-16724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区公安分局 公开日期: 2025-10-11
有效性 文件编号

《法治日报》点赞!看路桥公安如何当好“花匠”

发布日期:2025-10-11 14:26 访问次数:

10月9日

《法治日报》刊发

《“翼·同护”助迷途少年返航台州路桥公安强化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犯罪预防》一文

点赞路桥公安分局

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违法犯罪预防工作

1.jpg

原文如下

“现在有警察姐姐、社工叔叔时常开导我,我学会大大方方地与同学们交往相处,谢谢啦,有你们在真好!”近日,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职业教育中心“翼·同护”联勤工作室收到一封来自学生小路的手写信。

2.jpg

正如信中所说,“翼·同护”联勤工作室用最真实的举动驱散青少年心中懵懂冲动的迷雾,再在他们心中埋下一颗法治的种子,“除虫去害”“施肥沃土”“修枝塑形”……犹如用心的“花匠”,帮助他们茁壮成长。

台州市路桥区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罗朝辉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近年来,路桥公安分局坚持以“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牵引,系统构建“一套标准抓规范、一支队伍精专业、一项机制强共治、一个平台促闭环”“四个一”工作体系,不断深化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违法犯罪预防工作。

打造沉浸式宣防矩阵

爱心、细心、耐心、齐心、恒心“五心”,安全守护、健康守护、教育守护、权益守护、环境守护“五护”,是路桥公安“翼·同护”联勤工作室的工作理念。

为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增强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路桥公安积极开展各项校园法治宣传工作。 

3.jpg

近日,“翼·同护”联勤工作室走进路桥区新桥中学,工作室成员、路桥公安分局未成年人警务队民警罗曼妮,通过“讲解+视频+互动”三维教学模式,围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为孩子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干货十足的法治教育课。

路桥区公安分局副局长韩建胜告诉记者,路桥公安借力“网络+”,开启“云端普法”模式,日常针对青少年学生中存在性情急躁、自控能力较弱、法治观念淡薄等不良现象,通过简单易懂的动画故事以及民警真实生动的普法视频,增强青少年法治观念,提高法律意识。

同时,路桥公安加强社会面法治宣传教育,打造沉浸式宣防矩阵,定期开展VR宣教、少年警校、专题讲座、组织进看守所参观等多种形式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截至目前,“翼·同护”联勤工作室共开展心理疏导627人、普法宣教15万人次、结对帮扶困境儿童380余人。

深化闭环式干预机制

15岁的小徐是准初三学生,平时性格内敛,不太与人交往,其父母忙于生计与他沟通较少,关心更少,随着学业负担加重,成绩下滑严重,小徐心中郁闷,萌生辍学的想法。

“翼·同护”联勤工作室了解情况后,依托亲职教育数字化平台,联动妇联指派亲职教育官介入,针对小徐的情况制定专属帮教方案,多次走访小徐家庭,并与小徐父母进行沟通疏导,增强他们与小徐之间的亲子关系。在亲职教育官的心理干预下,小徐慢慢卸下包袱。

“他们现在很关心我,给我请了老师,你们放心,我会回学校好好学习的。”在回访中,小徐告诉亲职教育官。如今,他已回到校园正常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4.jpg

针对全区家庭教育缺失或存在教育懈怠、不当监护等情况,“翼·同护”联勤工作室联动妇联指派亲职教育官介入,压实监护主体责任,提升监护能力,助力构建和谐亲子关系。去年以来,累计形成亲职教育报告176份,帮助修复亲子关系99起。

路桥区公安分局未成年人警务队负责人沈涛告诉记者:“目前,全区范围内已建立12家‘翼·同护’联勤工作室,由社工部、教育部等28个部门共建运转,每个部门确定联络员并按需入驻,深化闭环式干预机制,开展校园矛盾纠纷、风险隐患排查化解和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关爱帮扶等工作。”

5.jpg

据介绍,目前,全区12家“翼·同护”联勤工作室已成功化解34起涉校疑难矛盾纠纷,帮扶98名存在行为或心理异常的学生。

凝聚协同式治理合力

今年4月,路桥区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犯罪中心在路桥区文化馆设立。中心由区委政法委牵头抓总,凝聚公安、检察院、法院、教育、妇联等17个部门力量,辐射10个镇街未保工作站,集青少年健康服务中心、青少年司法一体化观护等N个保护阵地,引入司法社工、心理工作者、家庭教育指导师等166名专业人员,为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处境遭遇的未成年人提供全链条、专业化、精准化、协同式帮扶服务,实现未成年人工作从“零敲碎打”向“系统推进”转变。

7月3日上午,一场特殊的“教育帮扶会”在中心进行。

6.jpg

“我以为我只是望风,不算盗窃的……我现在知道错了。”15岁的小安在网上结识陈某,于5月27日晚上跟着陈某走上街头,对路边停放的车辆拉拽车门伺机盗窃。小安负责望风,两人最终非法盗取现金2000余元。因小安不满16周岁,为初犯,遂对其进行矫治教育。

由民警、司法社工、家庭教育指导师组成的帮扶团队秉持“刚柔并济”原则,一方面通过剖析案件后果让小安深刻认识行为危害,明确法律底线和行为边界,增强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能力,远离违法犯罪;另一方面,针对长期教育缺位的监护人开展沉浸式亲职教育,帮家长认清“监护不仅是供养,更是陪伴与引导”,督促家长切实履行抚养教育责任。

据了解,这场融合法治教育、心理疏导与家庭赋能的帮扶,让迷途少年在温暖的指引中看清偏差的轨迹,最终完成从迷茫到清醒、从失范到守正的蜕变,也让“教育、感化、挽救”的司法温度,在协作联动中落地生根。

信息来源:区公安分局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