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1004736873592R/2025-165604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区民政局 | 公开日期: | 2025-05-14 |
有效性 | 文件编号 |
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第一部分:2024年工作总结
一、完善“弱有众扶”,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落实“助联体”规范化运营。深入推进“救助+服务”转型发展,联动部门19个、社会组织19家,打造“一次申请、协同救助”的一站式服务运营平台,累计服务困难群众3000多人。完成“善居工程”改造。完成40户困难群众家庭改造,共计68.8万元。推动慈善信托实现新突破。开展定点帮扶、对口支援、山海协作、结对帮扶、助学助困等公益慈善活动,达成慈善信托500万总规模,让“金融+慈善”服务模式在路桥落地。
二、着力“老有康养”,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启动区社会福利中心国企化改革。将区社会福利中心无偿划拨给区社发集团进行提升改造,激励国有企业采取市场方式参与良性竞争,促进养老服务水平提高。优化养老助餐服务。持续完善“两中心”食堂、村社食堂、养老机构、社会餐饮互补的多维助餐模式,打造“老食好”路桥特色助餐品牌,共设有助餐点91个,常态化开火老年食堂21个。提升为老服务能力,新建“老省心”综合体3个,完成240张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开展“助养悠享”工作。扶持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床位运行,接受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入托享受喘息服务,有效减轻家庭养老负担。创新双龄共养服务模式。高效整合现有资源,打造集成养老照料、幼儿托育、社区助餐、活动阵地于一体的“朝夕相伴”综合服务阵地,定期开展“朝夕相伴”系列活动,强化“一老一小”互动,相关经验得到胡伟副省长、沈铭权市长批示肯定。
三、加强综合管理,推进社会组织提质增能。坚持党建引领,组织社会组织召开党纪学习教育会,引导社会组织“学纪、知纪、明纪、守纪”,下派行业协会、商会、学会党建指导员60人,社会组织党建入章率超90%。健全制度保障,完善社会组织内部监管体系,编制19项内管制度范本,为推动社会组织内部治理全面优化提供制度保障。深化综合监管,联合多部门对42家社会组织99个负责人开展政治联审,对30余家社会组织负责人开展任职谈话。
四、强化便民服务,提高基本社会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地名建设水平,印发路桥区第三批地名文化遗产名录,出版路桥区地名志,收集编纂乡村地名故事,建立数字门牌、地名文化馆、口袋公园等合作共享机制。深化殡葬领域改革,对基本服务免费进行再部署,实现遗体接运、存放、告别、火化、骨灰寄存、生态安葬全流程减免。加强公墓建设管理力度,重点排查整治公墓在规划、审批、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优化婚姻登记服务效能。完成十里长街户外结婚登记颁证基地建设,举办宋韵集体婚礼等多个活动,营造婚事新办的社会新风。持续开展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聚焦美丽家园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物业经济等模式,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共安排移民后扶项目11个,补助737万元。
第二部分:2025年度工作思路
一、全面兜底,着力增强基本民生保障精准度。落实助联体规范化运行。进一步完善三级救助服务网络,织就“需求+资源+服务”供需信息集成网,推进社会救助由单一物质救助向精准、可持续的“物质+服务”模式转变。打造“大救助”一站式服务。以助联体为总牵头,集成救助站、未保中心等救助服务场所,链接镇村服务站点,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共用。推进“精康融合”行动。启动“精康融合+共富工坊+红色速递”行动,打通共富工坊和残疾人家庭间的能量通道。
二、全力提质,着力增强养老服务发展显示度。完善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对原区社会福利中心进行提升改造,打造集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为一体,涵盖医康养护集成功能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加快推进未来康养城项目建设,指导区社发集团做好运营前期筹备工作。推进“小微托老站”建设。依托老省心综合体建设“小微托老站”,开展“朝夕相伴”和“助养悠享”服务,一站式解决养老、托育两大难题。持续优化老年助餐服务工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助力老年人享受“幸福味道”,进一步提升助餐服务水平,打响“老食好”品牌知名度。
三、全程引导,着力增强社会组织管理覆盖度。坚持党建引领,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六同步、三纳入”,将清廉建设融入社会组织管理各个环节;推进培育扶持,持续推进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开展公益创投,赋能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深化综合监管,强化部门协同联动,常态化开展非法社会组织打击整治及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治理。
四、全心为民,着力增强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加大地名文化建设。统筹全区地名文化资源,建立多层次的乡村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乡村地名故事、乡村地名馆。深化殡葬改革。建立经营性公墓价格备案制度,推进骨灰跟踪及墓穴价格线上监管;启动螺洋南山公墓扩建征地工作,持续推动小型生态墓建设。推进婚俗改革。加强婚姻登记信息化建设,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倡导文明简约的婚礼文化。加强移民后期扶持。持续抓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建设,投入650余万元用于提升移民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移民美丽家园建设。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