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青年大学生返乡的提案
领衔代表 第二代表团 陈鸥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希望在青年。近年来,路桥区聚焦青年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的问题,把工作着力在人才回归上,着力在路桥学子的所求上,着力在社会所需上,致力于在美丽乡村布局产业链、创造新价值,为年轻人拥抱乡村提供了广阔空间和美好前景,而青年大学生的回归和参与,也将为家乡的振兴和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潜能。但在传统观念影响下、固有模式存在下,吸引青年大学生返乡仍需进一步突破。
一、青年大学生返乡存在的问题
一是传统价值观念禁锢。部分乡村大学生长期以来,将“走出乡村”作为持续学习与奋斗的信念支撑,且受到回乡就业是“没能力”、回乡创业是“大材小用”、返乡工作或务农是“教育失败”等错误观念影响,多数乡村大学生毕业后不回乡工作,而是选择在城市中实现个人价值和追求。另外,部分大学生对基层工作的重要性和发展潜力了解不足,仍认为基层就业环境艰苦、待遇低、缺少发展空间,从而弱化了扎根基层发展事业的动力。
二是岗位匹配度较低。我区制造业发展较为完备,每年需要招聘青年人才壮大制造业队伍,招聘人才以适应成熟工艺的批量生产、熟练基础设备运维为主。但应届毕业生进入工厂后,难以将知识尽快熟练运用在复杂设备、精细生产工艺上,产生畏难情绪,因此企业和学生双向选择的比例较低。
三是最新政策宣传不深入。对来路创业就业的青年人才,我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大学生返乡。但在这些最新政策推广过程中,大多数政策仅在公众号发布,这与青年学生浏览重点有所不同,存在宣传范围较窄和方式信息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导致政策推广的覆盖面不全和穿透效果不强,加之部分青年不了解、不走心,因此会优先选择在一、二线城市创业就业。
二、促进青年大学生返乡的建议
一是创新就业模式。路桥既有基础设施完善的城区,也有为创业青年大展拳脚的乡村平台。城乡结合可以吸引城乡两栖青年返乡创业,享受优质城市生活,活化优质乡村资源。结合相关人才房票补贴,可以吸收城乡两栖青年返乡创业,克服乡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的难题。建议可以注重结合招商引资和创业孵化帮扶,尽可能为青年人才提供政策、土地、金融和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密切城乡两栖人才与当地企业、机关、村集体、农户等多方利益主体的联结机制,强化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培育百业兴旺的良好局面。
二是完善创业指引。区级相关部门加强开展专项人才工作培训会的广度和深度,有条件的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一对一指导,打造“量身定制”的助企方案。收集并整理各类信息,为返乡创业青年提供市场分析、项目推荐、政策咨询等服务。开展青年讲堂、青年创业座谈交流会等活动,邀请优秀企业家进行创业经验分享,现场答疑返乡青年的创业疑惑。开展社会实践工作,发布实习实践岗位,进一步助力招才引智、服务大学生就业,帮助青年学生感知家乡、了解社会、提升技能。
三是加强综合保障。建议区级相关部门及镇街主动对接省内外重点高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聘任优秀路桥学子担任联络员,宣传路桥发展优势和最新人才政策等信息,建立起在外高校学子与家乡联系的制度化渠道。组建人才专员队伍,带着人才政策和职位的“职通车”,在城市各处“摆摊式”送服务,提供政策咨询、市场对接、媒介宣传等服务。
答复意见:
路人社函〔2025〕3号 A
台州市路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区七届四次党代会第09号提案答复的函
陈鸥、应保富、邱士富、郑雪茶、朱贞梅、朱宣辉、李伟华、林晓、李丽燕、罗俊等10位代表:
你们在路桥区七届四次党代会上提出的关于《关于推动青年大学生返乡的提案》(第09号)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高度重视青年人才返乡创业就业工作,努力促进青年大学生等人才加速汇聚、活力充分迸发,积极打造“吸引青年、集聚青年、服务青年、成就青年”区域新高地,为加快建设创新路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加强青年大学生返乡工作的顶层设计。区委领导高度重视青年大学生返乡工作,多次牵头召开会议谋划推动青年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工作。区委人才办、区人力社保局根据调研、多次征求意见形成《路桥区青年大学生“1139”创业就业工作方案》,目前该方案已正式发文。方案坚持改革引领,探索青年大学生引育留用发展新机制,在资源整合、政策迭代、招引模式等方面创新方式方法。坚持产业人才需求导向,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聚焦“产业链”精准布局“人才链”,推动青年大学生创业就业“入企、入市、入乡”,激发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创意“三创”活力。坚持协同齐抓,深化“管行业就要管人才”职责定位,构建多方协同的引才生态网络,形成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的强大合力。目前该方案9大改革路径、11大重点任务正在有序推进。通过村社摸排、学校对接等方式,做好路桥籍在读大学生信息、新引进大学生信息等数据归集,构建大学生“数据池”。截止2025年5月,我区共有青年大学生2598人返乡就业创业(较2024年同期增加497人)。
二、深化用人单位和青年大学生双向对接。全面实施青年英才聚路桥计划,构建“实习+见习+就业+创业”全链式招引模式。加强活动策划,通过短视频宣传、趣味活动引流、老员工现身说法、人力资源总监直聘等方式提升成效,组织开展元宵人才招聘、智汇台州巡回招聘(重庆周、江西周)活动,积极组织企业参加贵州周、陕西周主场活动,总计达成初步就业意向2000多人,相关工作被《台州日报》宣传报道。举办区内招聘会、人才夜市等活动6场,发动340余家企业提供岗位2000余个,接待青年5000余人。与台州学院等高校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开展高校、企业间的实习、就业岗位对接,先后带领智能制造等专业大学生走访人才企业普汇电子、彩谱科技。常态化收集企业需求并将大学生需求提供给台州学院、台州职业技术学院、重庆文理学院、重庆科技大学等高校。
三、优化青年返乡创业服务。建立“1+N”青创平台体系:“1”即5000余平方米的区级青创空间,引进铁马营孵化器专业团队,目前已入驻13个青创项目。举办“乐创路桥·青启未来”2025年路桥区“入乡筑梦”青年创业大赛,吸引参赛项目93个,达成落地意向18个。立足南官新天地、中盛城市广场等商圈集聚地打造青年发展型街区,探索推进青年社群,开展“寻找社群路上的你”主题活动,邀请30余名社群主理人参与,搭建社群情况分享、运营经验交流、青年互动交流的平台。
四、加强青年返乡综合保障。深化“青燕归巢”项目,面向全区40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征集大学生暑期实习岗位743多个。新增3家青年人才驿站,在恒金产业园和路桥区人才产业园推出538套青年人才公寓,为青年创业创新降本增效。开展返乡青年入乡“一日十业百岗”实践活动,面向全区40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征集大学生寒假实习岗位77个,有效提升青年对乡村工作岗位的认知与认同,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着重疏通融资、贷款等金融“拦路虎”,推出全省首个青企注资的青创专属信保产品“个体青创保”,设立240万资金池为初创青年进行风险补偿,撬动青年创业担保额度2亿元,青企助青创一脉相承,有效降低青年创业成本风险。
感谢你们对我区青年大学生人才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单位: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联系人:俞 翔
联系电话:0576-82520801 邮 编:318050
台州市路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