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党组织:
为进一步发挥广大基层党员在急难险重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强化力量集成和精准调度,提升基层党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突能力,不断深化党建引领优势,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现结合街道实际,就强化基层党员“平急结合、快响激活”作用和“红口哨”先锋队伍建设,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目标要求
建立上下贯通、执行有力、运作高效的党员“平急结合、快响激活”作用发挥机制,通过实施专项培育行动,打造一支“政治素质优、团队素质优、专业素质优”的“三优”红色党员先锋队,推动基层党员在防御抗击自然灾害和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等关键时刻,冲在前、作表率,为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二、工作体系
(一)建立指挥中心。由街道党工委建立基层党员调度中心,并将指挥权限分为“平”“急”两部分,“平”时由党建综合办公室牵头落实基层党员应急能力培训等方面工作,“急”时权限立即流转综合信息指挥室,确保队伍建设有力、指挥流转高效。
(二)明确培育对象。村社全体党员按计划轮批落实培训;街道挑选精英先锋队员组建“红口哨”党员先锋队,按“平时擅练兵、战时勇冲锋”的原则,助力街道全体党员干部应急能力水平更上台阶。
(三)构建职责清单。细化先锋队员职责,体现“常态练兵、应急处突”作用,为党员队伍在村社应急实战中的指导提供支撑,进一步提升基层村社党员应对复杂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组织领导
(一)凝聚工作合力。基层党员调度中心牵头抓总,按照“常态练兵、应急处突”原则做好党员培训演练、应急调度、督查考评等工作。相关条线密切协同,合力建好、建强平战转换组织动员体系。村社、两新等基层党组织落实主体责任,做好应急力量储备和管理。
(二)强化责任担当。党员先锋队员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安全意识、争先意识,主动担当作为,服从组织安排,坚决执行中心指令要求,协助做好政策宣传、秩序维护、交通值守、舆情应对等工作,在应急处突中争做先锋模范。
(三)加强后期保障。各基层党组织要落实应急处置工作中必要的经费,建立处置突发事件物资储备制度。车辆、防爆照明、灭火救援等设备、器材实行专人保管和维护,存放于安全、交通便利的区域,满足应急处置需要。
上篇 “平时”筑牢防线
“平”时贯彻落实好“三行动六计划”,通过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实战演练、志愿服务、奖惩激励等方式,不断增强党员先锋队伍实战能力,在“演练”中筑防,在“培训”中备战,做到“平时勤练兵,战时敢亮剑”。
(一)培训演练行动
坚持实干实训,注重以干代训,分批次对党员先锋队伍,尤其是“红口哨”红色先锋队开展全覆盖专业化应急处置轮训和应急演练,提升防范化解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打造能力素质全面过硬的党员应急队伍,为应急处突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1.政治铸魂计划。深入学习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进一步增强理想信念的坚定性,在行动上、工作上与街道重点中心工作保持一致。同时,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以《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主要学习内容,参加至少1次警示教育活动,增强党员廉洁自律意识。
2.专技培优计划。结合路南产业经济和基层治理实际,针对汽车消费维权、防汛防台、信访维稳、劳资纠纷、消防救援、交通管制、医疗救护、舆情应对等领域,定期组织先锋队伍开展紧急和突发事件应对处置专题培训。
3.演练备战计划。将桌面推演与实战演练相结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根据突发事件梯次响应,分层次、分批次开展场景化、实战化综合应急演练,检验应急指挥体系,完善应对处置措施,提升基层应急协同与实战救援能力,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综合协调、应急处突能力。
(二)引领纠查行动
1.育苗传声计划。先锋队员发挥主观能动性,强化自身“传声筒”“扩音器”作用,将培训、演练、实践中获得的知识内化深化,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传达到各村社,发挥指导村社作用,全面提升基层村社应急处突能力水平。
2.驻防补缺计划。先锋队员积极检查纠违,定时定期排摸村社内防汛防台、疫情防控、消防防护等特殊时期应急人员配备、应急物资准备等情况,将督查情况以及物资需求及时上报调度指挥中心,帮助指挥中心精准下达投放指令、合理调配资源。
3.督导促完计划。先锋队员常态化警示各村社成员正确履职,抓好日常教育警示工作,确保村社干部队伍知责、履责、尽责。指导村社完善应急处置预案,扎实推进“平急结合”体系建设,让村社力量为百姓生活保驾护航。
(三)赛马比拼行动
以“擂台赛”、定期调度等方式,定期听取述职、评议工作动态,做实常态管理。突出赋分排名,建立“红口哨基金”制度,以金币排名的形式,突出优秀、明确后进,同时强化金币结果运用,将“收入”挂钩所属村社、两新入党名额分配、荣誉评选等。实行最美宣传活动,通过突出最美“红口哨”、最美“红事迹”的方式,发掘考察一批优秀的党员先锋队员,进一步充实村社后备力量。
下篇 “即时”守住底线
“战”时听从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统筹指挥,第一时间集合队伍,会同公安、消防等部门,立即投入处置,确保“平时”矛盾纠纷不出村社,“应急”重大矛盾纠纷不出街道,严防重大案事件发生。
(一)实行分级防控
依据突发事件的可控性、规模大小、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其划分为三级黄色响应、二级橙色响应和一级红色响应。根据事件的等级,及时启动不同梯次的指挥系统,明确参与联动处置的人员和单位。
三级黄色响应:涉事人群在5人以内(家庭纠纷、邻里纠纷、消费纠纷等),或发生较小影响的灾害事件等的,控制在本网格内处置,由网格内党员先锋队协同网格长、网格员参与做好疏导化解处置工作;
二级橙色响应:涉事人群在5人以上15人以下的(队组纠纷等),或涉及人员虽少事态却较为重大、或发生较大影响力的灾害事件等需要出格借用力量的,村社两班成员及本村全体党员先锋队队员应积极全力参与事件处置,确保把事件处置在村内。
一级红色响应:涉事人群在15人以上,或发生较大影响力的灾害事件等的,涉事网格应按照1小时信息报告制度,及时将情况上报至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再由街道统筹组织“红口哨”及其他战线应急队伍限时赶赴现场处置。
(二)体系建设保障
1.强化动态管理。指导网格完善格内人员信息、权责分配、可用资源实时更新等,确保应急救援队伍、避难场所、救援物资资源库随时可查。
2.顺畅指挥体系。按一村一分队,一片一队长,一镇一大队,明确令行禁止的组织指挥体系,在突发事件处置响应后,第一时间组织动员人员到位,快速融入整体防控体系,接受指挥、服从领导,完成指派的任务。
3.强化激励关爱。建立慰问关爱、表彰表扬等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党组织、党员干部给予即时表扬并进行宣传报道;对其中涌现的表现突出,符合入党条件的,及时吸收入党。
中共路南街道工作委员会
2024年6月5日